龙胜县“图表钟桥”模式践行群众路线
本网龙胜讯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认真研究,精心组织,以制定“路线图”,安排“时间表”,常敲“警示钟”,搭建“连心桥”四物模式,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制定“路线目标图”,让行动有方向。该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三到四问六必访”活动(到贫困村和扶贫重点村去,到贫困群众家中去,到村情复杂的地方去;问干部作风、问惠农政策、问发展良策、问困难问题;镇村干部必访、两代表一委员必访、企业经营户必访、产业大户必访、上访户必访、贫困户必访),摸清群众最需要、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分类制定帮扶方案,增强帮扶的针对性。截至目前,走访干部群众2万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000多条,落实措施900多条。
确定“时间安排表”,让工作有节奏。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试先行的要求,4月份安排3个单位试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7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共分两个批次。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体要求,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往“三处走”:一是往实处走,就是不讲大话套话官话,不搞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实打实地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往深处走,不搞“雨过地皮湿”,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三是往难处走,就是不“拈轻怕重”,不推诿塞责,敷衍了事,闭门造车,搪塞群众。多到工作推进难度大的地方去献计出力,多到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多到社会矛盾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多到经济发展慢的地方去打开工作局面,确保群众路线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扎实推进。
常敲“警示提醒钟”,让心中有规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作风大改观促进工作大提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带头驻村,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严格落实“乡镇机关灶、村级零接待”的要求。放下领导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向群众讨教,甘当小学生,以良好形象取信于民。为加强对不按要求入村的干部,该县出台了《干部下基层有关纪律处理办法》,切实做到了警钟“前鸣”,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取得实效。
搭建“连心便民桥”,让干群更融洽。一是推行便民服务卡制度。根据不同人群制作了帮教卡、帮困卡、爱心卡等三种便民服务卡,涵盖了农村服务内容的方方面面,做到了服务内容精细化、个性化、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便民服务卡5万多张,接到群众反映问题3000多个,95%以上的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二是全面推行“五个一”民情工作法,在119个行政村设立民情责任区,采取“确定一名民情联络员、发放一张民情联络卡、设立一个民情意见箱、公布一部民情电话、建立一个民情处理台账”的办法,进一步密切了干群的“鱼水情”,促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收到实效。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