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享乐主义”要处理理好“三个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贯穿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如一的治政理念——恪守为政之常道。
当前,大多数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能够坚持执行规定,从我做起,从今做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体现了良好的思想品行和道德规范。但也有少数同志,因思想认识不到位,结果在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内涵的理解与把握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在执行有关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规定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变异。因此,在举国上下增收节支、制止奢侈浪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在新一轮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思想教育活动中,要真正解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正确理解与把握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尤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艰苦与奋斗的关系,既要节省开支,尽量少花钱、不花钱,又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花更少的钱办更多更好的事。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基本内涵,是指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而不怕艰难困苦、奋发进取的精神的行为。任何伟大目标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艰难困苦,都需要具有勇于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和意志。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发展、繁荣富强,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去靠剥削和掠夺别人的财富,更不能企盼别人的施舍,而只能靠我们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我们勤劳的汗水去创造财富,靠厉行节约去一点一滴积累财富。所经我们在新时期强调发扬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决不是应付贫穷局面的权宜之计,也不是要无端地去自计苦吃,唱会么“生活越苦心越甜”的高调,而是体现在指导思想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的神境界的精神动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务条件,是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百年大计。
提倡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束缚人们的手脚,使得该花的不花,该办的事不办,而是更要讲求花钱的价值和效益。艰苦本身并不是目的,不怕艰苦、吃苦耐劳的目的是为了干好事业,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光艰苦不奋斗,宁愿苦熬,不愿苦干,不是我们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初衷;苦熬没有尽头,苦干才有奔头。党中央一再强调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艰苦创业,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其目的正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还有少部分群众没有摆脱贫困,改革发展中又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办的事还很多,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矛盾、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因此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本色一定不能丢,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战胜风险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处在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即使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仍然需要保持和民扬这种精神。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的艰巨性,牢固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与提高生活水平的关系,既要不断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和,又要厉行节约,讲究适度消费和消费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比过去好了,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普遍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发扬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与人们的心理需要和社会发展大趋势并不矛盾。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苦行僧和禁欲主义者,我们强调反对 “享乐主义”、艰苦奋斗,并不要求人们像过去那样吃得差、穿得差,甚至放弃现有的物质条件故意去“吃糠咽菜”。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日益丰富,包括我们共产党员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也应当不断提高。我们艰苦奋斗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通过改善生活,保证群众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但是也应看到,正当地改善生活与追求声色逸乐、挥霍浪费是断然不同的两码事。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决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精神,决不能丢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决不能盲目追求高消费、滥铺张的奢华之风。生活的改善必须以现有的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为基础,必须以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前提,而不是脱离现有条件不适当的片面追求高消费。
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关系,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服片面追求个人享乐的思想和行为。伟大的目标需要伟大的毅力,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毅力。只有胸怀大志的人,才能真正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必然会贪图小利和个人眼前生活享受,是不可能具有厉行节约、艰苦创业精神的。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我们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目的,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享受。诚然,我们共产党人也有自己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而逐步提高。但党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决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而不适当的片面追求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健康的甚至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会渗透进来,搞乱甚至破坏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那种不劳而获的享乐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那种低级庸俗、极度放荡的生活情趣;那种丑恶不分、寻求刺激的病态心理;那种悲观失望、消极颓废的精神状态;那种奢侈浪费、互相攀比的物质消费观念等等,都已或多或少的侵入到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来。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员干部追求的应该是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应当是“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反对 “享乐主义”、提倡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不仅仅是省几个钱的问题,而是涉及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涉及党风、民风、社会风气的大局问题。能不能保持和发扬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对有的人来说,不进行深刻的反省,不出几身汗、掉几个膘、瘦几斤肉,不进行灵魂深处的一场革命,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严于解剖自已,严格要求自已,时时处处做大街节约、艰苦奋斗的表率。
(作者为中共贺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