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9月30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
当今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途远大。这盛世,正是烈士们所愿。此时此刻,我们不由想起了无数烈士,想起了烈士的母亲。
前不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上,情景戏剧《永远的番号》再现了刘老庄82名烈士的英雄故事。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勇士为了阻击日军、掩护百姓,在江苏淮阴刘老庄全部壮烈牺牲。战士们牺牲了,刘老庄的母亲们含泪把儿子送上战场,将“刘老庄连”全员补齐。这一家国大义,凝成“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
红色江山,是烈士们的鲜血铸就的。革命战争年代,不足10万人的河南新县,就牺牲了5.5万人;大别山200多万人投身革命,近100万人壮烈牺牲。据中央组织部和民政部门的统计,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共有2000多万名革命者捐躯。
这数千万的革命烈士,决不是一个个数字,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母亲的孩子。在党史军史中,记载着无数烈士和母亲的故事。
抗战时期,有一首歌谣唱道:“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唱的就是邓玉芬这样的伟大女性。邓玉芬是北京密云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她除了把丈夫送到部队外,还先后送去5个儿子,丈夫和5个儿子全部战死沙场。解放战争时期,邓玉芬又将六儿子送到部队,儿子1947年8月在战场立功,1948年英勇牺牲。邓玉芬被群众称为英雄母亲。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军入伍,离家时把绣有“可爱祖国”的手帕留给母亲邓芳芝。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邓芳芝无数次拿出手帕端详。之后,坚强的母亲为小儿子黄继恕收拾行囊,又把他送到部队。
今天,“陈母问勇”的故事感动无数人。陈祥榕的母亲在得知儿子为国牺牲后,体验了儿子用生命守护的风雪高原,看望了与儿子一起守卫边疆的年轻官兵,送别了和儿子一起为国捐躯的3位烈士。陈妈妈未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只是说:“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当得到肯定回答后,陈母无限欣慰。
由儿子变战士、成烈士,这是英烈的血性胆魄,是为党为国的生动彰显,也是烈士精神的深刻体现。但这对一名母亲来说,是残酷的,也是伤痛的。像邓玉芬、邓芳芝、陈母等,无疑是伟大的,她们不愧为英雄母亲。
抚今追昔,一位位伟大的母亲,把膝下的儿子送到军营,铸就了红色中国的钢铁长城,壮大了国威军威,挺起了中国脊梁。试问今日中国之百万雄兵,哪一个不饱含母亲的牵挂和嘱托,哪一个不是在母亲的目光中成长和进步的。
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想一想烈士们的无私奉献,想一想烈士背后的伟大母亲,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松懈怠,没有任何理由不苦干实干,没有任何理由不廉政勤政。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只有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烈士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险化险,砥砺本领、倾心为民、干净干事,才能不负母亲期望、不负初心使命,创造崭新业绩、收获新的荣光。(桑林峰)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