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丨阳光下的拆迁

来源 | 广西纪检监察网 2025年09月22日 15:14

  拆迁办的窗户被狂风拍得哐哐作响。新上任的拆迁办主任李振山盯着地图上几个刺眼的红圈,眉头紧锁。红圈中最顽固的,就是王桂花家临街铺面后私自搭建棚屋。这片违建像块丑陋的补丁,钉在规划图上,也挡在拆迁进度条上。

 

  “振山,这几块硬骨头,啃不下来,民心工程就是句空话!”领导的话掷地有声。李振山深吸一口气,他明白,真正的风雨不在窗外,而在王桂花家中。

 

  初次登门,王桂花堵在门口,叉着腰,嗓门又尖又利:“李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这铺子连带后面的地方建了十几年,凭啥不算面积?”

 

  李振山耐着性子,展开最新的测绘图纸和补偿细则,指着红线内清晰标注的面积:“王大姐,合法铺面面积,我们按规定补偿。后面这部分是私自搭建的违建,按政策不在补偿范围内。”

 

  “什么道理!”王桂花一把拍开图纸,“我盖时没人管,拆迁了就不算?这是我的根,赔偿不到位我就不拆!”

 

  第一次上门,无功而返。

 

  第二次上门,画风突变。

 

  王桂花堆着笑,端茶倒水,寒暄几句后,眼神闪烁地从里屋拿出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硬塞过来。

 

  “李主任,大热天辛苦,这点茶水钱您收着。”她压低声音,“后面那点地方,您高抬贵手,就当合法面积量了呗?等补偿款下来,我再好好‘感谢’您!”

 

  信封沉甸甸,像烧红的烙铁。李振山心头一沉,触电般缩手,信封“啪”地掉地。他猛地站起,脸色严肃:“王大姐,我不能这么做,我这手若是松了,就是违纪违法!不该拿的钱咱不能拿啊!”

 

  王桂花的笑容僵住,随即变成恼羞成怒的扭曲。

 

  僵局持续。几日后,一场罕见的暴雨突袭全城。李振山正开车从项目现场赶回办公室,想起王桂花家破旧的铁皮棚,便拨通了她的电话。

 

  王桂花的声音焦急万分:“李主任!快帮帮我!棚顶掀开了,雨水倒灌,我和小孙子困在里面了!儿子还在赶回来……”

 

  李振山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立马联系了村干部,随后调转车头冲进瓢泼大雨中。

 

  赶到王桂花家时,眼前一片狼藉,违建的铁皮顶棚被狂风撕裂了一大块,雨水像瀑布一样灌进摇摇欲坠的棚屋,里面传来孩子惊恐的哭声和王桂花撕心裂肺的呼救。

 

  李振山拨开杂物冲进棚里,将孩子裹进雨衣,一把背起就往外跑。雨水如注,冲刷着瓦砾遍地的泥泞小径,深一脚浅一脚。忽然脚下砖块松塌,他一个趔趄,膝盖重重磕在碎石上,钻心的疼直冲脑门。他咬紧牙关,挣扎着站起来,拼尽全力将孩子护送到了相对安全的前屋。随后,又冒雨进去把王桂花搀扶出来。

 

  看着安然无恙的小孙子,王桂花瘫坐在地,抱住孙子嚎啕大哭。李振山不顾疼痛,和随后赶到的村干部妥善安置了惊魂未定的祖孙俩。

 

  雨过天晴,阳光普照。李振山再次来到王桂花家。

 

  这一次,王桂花脸上的戾气和算计消失了,只剩下深深的感激和羞愧:“李主任,太感谢您了!我糊涂啊,光想着那点钱,差点把命搭进去……”

 

  李振山摇摇头,没有责备,而是再次拿出纸笔帮她算账:“王大姐,这笔合法补偿款,足够您在新区租更好、更正规的门面。新区规划规范,人流大,还有搬迁补助和创业扶持。您手艺好,踏实做,生意会更好。”

 

  他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咱们做人做事,得在阳光下。昧良心的钱,拿着烫手,也用不踏实。那违建,出事是偶然,也是必然,安全没了,赚再多钱有什么用?”

 

  王桂花听着,浑浊的眼睛渐亮。她抹泪重重点头:“李主任,我听您的!您说得对,人得活在阳光下,合理合规的补偿才拿得安心踏实。”

 

  后来,王桂花主动配合征拆工作,还成了义务劝解员,用亲身经历告诉老邻居们:政策红线碰不得,歪门邪道走不通,干群聚力齐攻坚,阳光拆迁有盼头。

 

  三年后,秋日暖阳沐浴着新建的“民心佳园”。整洁街道旁,规划有序的商铺生意兴隆。一家飘着食物香气的早餐铺前,王桂花麻利地招呼顾客,笑容爽朗。

 

  李振山目光扫过她忙碌的身影,环视窗明几净的商铺,看着社区广场上嬉戏的孩童和悠闲的老人,远处“民心佳园”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心中暖流涌动。(容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