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以“医道”守“廉心”

来源 | 广西纪检监察网 2025年09月19日 11:15

近段,因肩周炎困扰,尝试针灸、推拿及贴膏药仍未缓解疼痛。恰逢公休假期,于是到书店淘了一本《黄帝内经》,决定向书中寻找良方。

 

翻阅着这本白话版的图解《黄帝内经》,通俗易懂,竟也入迷起来。虽未直接找到治疗肩周炎的良方,但中医的精华及古人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我逐渐意识到,治病之道与修身养性、清正廉洁之间,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乃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智慧,不仅揭示了中医防重于治的至高境界,更映照出廉洁文化建设中“防微杜渐”的深刻智慧。这一治病之道,恰与为官者坚守廉洁的准则相通——廉洁修身,亦需以“治未病”的思维筑牢防线,方能行稳致远。

 

“治未病”首重“养正气”,《黄帝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充盈,外邪便难以入侵;为官者若心怀“正气”,坚守初心使命,贪欲、特权等“歪风邪气”自然无处滋生。贪腐之疾犹如身体之病,初起时隐匿难察,及至病入膏肓,则扁鹊亦难回春。昔有扁鹊见蔡桓公,屡劝其治疾于未显,终因延误而不可救。廉洁建设亦当以此为鉴,建立预警机制,抓早抓小,如良医之察脉于未病,防患于未然。

 

古往今来,清官廉吏皆以“养正气”为根本:包拯铁面无私,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为信条,不被私利裹挟;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凭一腔正气抵御官场诱惑。他们如同健康的体魄,因自身“正气”充沛,始终远离“腐败病毒”的侵蚀。  

 

“阴阳平衡,百病不生。”《黄帝内经》强调人体需阴阳调和,权力运行亦需明暗相济、监督制衡。权力若失去制约,犹如阳气独亢而阴气衰竭,必生热毒之症。良好政治生态的建设,关键在于构建监督制衡、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让阳光照进权力运行的每个角落,使监督如气血般周流全身、无微不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更是直指本源。医家养正以御邪,廉政则需养心以御惑。    

 

《黄帝内经》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为我们提供着深刻的启示:廉洁建设如中医治病,需标本兼治、防微杜渐、扶正祛邪。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以“治未病”的智慧修身用权,以“阴阳平衡”的思维规范权力,以“正气存内”的要求砥砺品格,我们必能营造出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实现党和国家肌体的长治久安。

 

医道与廉道,一者治身,一者治世,其理相通,其道相合。

 

《黄帝内经》的治病寓意,不仅是养生之法,更是廉洁修身的镜鉴。唯有以“治未病”的智慧防微杜渐,用正气涵养抵御歪风邪气,方能让清廉之花常开不败,让初心使命永照征程。(武宣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