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预防宣教室的那年,我养了一株绿萝,它嫩绿的小叶紧紧蜷缩着,怯生生地立在透明玻璃瓶里,探着脑袋,好奇地打量着新环境。
那时的我常望着楼下谈话室进出的同事们出神,他们脚步匆匆,在堆积如山的案卷中埋头翻阅,在错综复杂的线索里探寻真相。看着他们,我敲击键盘的指尖总会不自觉悬停,心里想着自己所做的文字工作是否太过轻飘,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加入这支“真刀实枪”的队伍。
某天,主任突然拍着我肩膀:“下午去办案室报到。”我对此既激动又惶恐,便特意带上绿萝去报到,把它安置在铁皮档案柜的顶端。
我的第一次谈话对象是法院某庭长。谈话室里,他漫不经心地说,“谁过年过节没有亲朋好友送的礼物?”。我低头记录,敲出的键盘声响,像在给谎言称重。
“不能只在边上听,要敢开口、会开口、能开口……”领导对我当天谈话时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我坐在办公室,望着耷拉着头的绿萝,在阳光下透着疲惫的黄,我心想着“该给它施肥了”。
之后,我常翻阅《纪检监察实务指南丛书》等书籍,我开始和那株绿萝一样,不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当某条改进思路突然与书中原理对上,我好像看见绿萝深埋的根系顶破了硬土。
结案那天,处分决定书上鲜红的印章,让我想起之前在预防宣教室时设计的廉政海报:海报上抽象的红线此刻具象成眼前人眼底血丝,又化作党纪国法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忽然明白这两段岁月从未割裂,我拍了拍长出新芽的绿萝,心想:你也总和我形影不离。
六月的雨总是来得突然,在案件室“修炼”5个月后,我又回到宣教工作岗位。无论我在哪个岗位,这株绿萝始终安静地生长着,它藤蔓画出的轨迹,恰似我这些年工作的路径——看似回到原点,实则每一片新叶都指向不同的方向。
在整理警示教育案例时,自己昔日参与办理的典型案件跃然纸上,成了活生生的警示教育“反面教材”,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案例时,绿萝的藤蔓轻轻摆动,仿佛也在点头。
办案室的老同事总打趣我“弃武从文”,我给他们看了我撰写的稿件,当“卷宗堆里熬红的双眼”这些细节化作铅字跃然纸上时,他们探身凑近的动作突然凝滞——那些曾被他们视作寻常的工作日常,此刻正以全新的姿态在文字中苏醒,随着绿萝的绿叶在轻轻舞动。
如今,绿萝又抽出了新芽,它在新土里扎根;而我也对打磨文字与查办案件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一同朝着目标奋力地生长着。(荔浦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