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田园里,总有一抹翠绿沿着竹架蜿蜒而上,那是奶奶种下的丝瓜。藤蔓如游龙般轻盈攀爬,黄花点缀其间,清新雅致,仿佛给燥热的季节添了一点清凉。丝瓜不挑地势,院墙边、菜地里、田埂上,只要有一方泥土,便能生根发芽,将夏日的生机织成一张绿网。
丝瓜是夏日的宠儿,既是食材,也是乡间生活的美好注脚。暑气蒸腾时,藤蔓攀援疯长,瓜身悬垂如碧玉,轻轻一晃,轻易就折断了瓜身。我爱看奶奶摘丝瓜。她踮着脚轻轻拧下瓜蒂,动作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孩般轻柔。“这瓜要趁嫩吃,清炒甜滋滋,煮汤水灵灵。”削去瓜棱,便露出莹润如玉的瓤肉,清炒时翠色不改,煮汤时清香四溢,入口沁人心脾,瞬间消解了暑意。
但奶奶从不摘尽,总有几只长得笔直的丝瓜被留在架上,任由它们疯长到老。等瓜皮渐渐枯黄,奶奶这才将它们摘下,搁在墙角晾晒。“这丝瓜嫩时是菜,老时是药,枯时还能用来洗碗。”她笑着剥开硬壳,黄玉色的丝瓜络便跳脱出来,丝丝缕缕如月光织就的网。奶奶把瓜络浸入淘米水,搓洗间泡沫翻涌,油污的碗碟在她手中变得锃亮。“这络子最实诚,脏东西藏不住,清清爽爽洗到底。”
洗碗时,奶奶会念叨:“看这丝瓜络,经纬分明,一丝不乱,才不沾灰。”她粗糙的手指抚过络纹,“做人就得像它,根扎得正,藤爬得直,瓜长得清。那些弯弯绕绕的歪心思,像长不直的丝瓜一样,自个儿烂掉,做不成瓜络。”我听着,只当是乡间俚语,却不知她已将半生风霜凝成了瓜藤上的箴言。
岁月流转,我才从奶奶的话语里品出了人生的真意。丝瓜藤蔓笔直向上攀援,从不旁逸斜出,果实垂挂如珠,通体青碧无杂色,纵纹如刻痕般清晰深刻。这恰似人立世的根基——须以刚正不阿为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丝瓜般保持纯粹本色,让每一步脚印都坦坦荡荡,如瓜纹般可鉴可查。
丝瓜络的经纬更藏着深意。纤维交织自成方圆,纵使外力撕扯,其形不乱,如纪律规矩编织的“防护网”,警示自己在权力交织处织密自我约束的经纬,让每项决策都经得起纪法的丈量,不因外力而溃散。
最令人铭记的,是丝瓜守质祛浊的品格。瓜瓤浸水则沉,又有濯污扬清,涤尘除垢的能力。这多像那些在红尘中坚守本心的身影——清贫时如沉水瓤般守得住寂寞,遇到诱惑时葆有祛除污浊的正气。
再望奶奶的菜园,那攀援的翠藤、垂挂的丝瓜、风干的丝络,竟是一幅葳蕤的清廉画卷。丝瓜以藤蔓书写清风劲节,以瓜纹刻录襟怀坦白,以丝络除尘涤垢,让洁净流芳。这朴素的植物,将廉洁的魂魄融入泥土,又在四季轮回中,将清正的品格代代相传。
如今,每当我用瓜络洗碗,便想起奶奶洗碗的模样,那丝丝缕缕的络,洗去了油污,也涤去心灵的浮尘,如一面明镜,照见岁月里永不褪色的家风——那是如丝瓜般挺立清节、经纬自持、守质祛浊的精神,在时光中生根,在血脉里发芽。(容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