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来源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5年07月16日 07:52

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应急响应

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7月15日,记者从应急管理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大江大河没有发生超警或者编号洪水,汛情总体平稳,但是局地极端暴雨多发,有些地方特别是南方发生的灾害比较严重。预计今年的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七下八上”)期间,全国降水呈现的特点是“南北多,即华南、西南的南部多,华北、西北和东北多,预计珠江、黄河、海河、辽河等流域可能会出现较重的汛情;“长江少”,即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可能会高温少雨,出现旱情。同时,登陆的台风数量接近常年,预计有2—3个台风登陆我国。

  针对今年的汛情和灾情,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徐宪彪介绍,总的来看主要特点一是降水前少后多,阶段性比较明显,出现了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存的情况,其中6月17日到23日的这轮降雨是今年以来最强的,广东、湖南、贵州因为局地暴雨引发了比较严重的汛情或灾情。二是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频发,广东的怀集、湖南的桑植、贵州的榕江等县城因超标准洪水导致受淹,广西、甘肃、河南因为局地山洪灾害也造成了人员伤亡。三是洪涝灾情总体偏轻,洪涝灾害一共造成了1132万人次受灾,101人死亡失踪,48.2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10亿元,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分别下降了66.4%、19.1%、67.7%和47.2%。

  徐宪彪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救灾,主要做的工作一是强化安排部署和责任落实,召开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强化隐患排查和整改提升,组织8个国家防总检查组到全国15个重点省份开展督导检查,提出了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的九条硬措施;三是强化研判调度和响应支持,先后27次启动调整应急响应,派出了21个工作组赶赴一线;四是强化转移避险和救援保障,严格落实预警响应联动,提前果断转移危险区的人员,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累计出动3.8万余人次,累计营救和疏散群众1.1万余人。

  在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方面,发布会介绍,近些年来,应急管理部立足于“全灾种、大应急”,不断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确保预警到重点地区、叫应到重点人群、应用到关键场景,为避灾避险、应急准备争取更多的时间“窗口期”,为风险评估、抢险救援提供可靠的“全景图”。

  应急管理部监测防火司司长杨旭东表示,应急管理部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制度,组织开展早期处置,有针对性的强化应急准备工作。加大科技赋能,建成运行国家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接入气象、水利等6个涉灾部门50余类实时监测预报预警数据,以及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30余类灾害数据。建立重大灾害社会力量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目前已有600余家单位、2000余架无人机参与,基本形成中东部地区2—6小时、西部偏远地区12小时以内应急响应能力。“我们既借助新技术、又用好‘老把式’,筑牢人民防线,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的建设和开展广泛的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杨旭东说。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