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办公前,人员分布各派驻单位,大家各自为战,难以统筹监督,集中办公后,让各派驻机构工作人员在物理空间上更加接近,不仅能让大家共享资源,遇到复杂的监督任务时,还方便随时沟通协作,工作效率直线上升。”这是派驻纪检监察组集中办公后北流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组干部小苏的工作感受。
据了解,玉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划为35个协作区,县级派驻机构人员全部实现集中办公,改革后全市监督执纪执法人员占比提升至75.1%,一线执纪执法力量进一步加强,使监督力量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
整合监督力量,攥指成拳,形成合力。玉林市纪委监委指导推动县级派驻机构集中办公,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将人员力量向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倾斜,强化“县统筹抓乡促村”和“片区协作联动”,发挥“室组地”协作优势,推动片区联合监督、案件协作办理、共性问题联研联解,不断提升基层纪检监察监督质效。
“我们紧盯地域小、人情社会监督难问题,推行“交叉”监督,助力基层监督执纪执法质效。”玉林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聚焦“三资”管理、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工程领域等问题,由领导牵头,整合各片区内派驻机构监督力量,“室组地”联动,组建3—5个“交叉监督检查组”,集中时间,一年两轮,对县级及以下监督对象特别是镇村(社区)进行全覆盖交叉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纪检监察建议、督促整改。2024年,全市发现问题线索442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47个。
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基层监督。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建立基层监督管理、保障服务、考核评定、日常监督、协作办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机制,健全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监督联动机制,探索成立流动监督工作组、构建监督工作站、设立特约监督员等模式,充分发挥镇、村“前哨”作用,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兴业县纪委监委推行“县统筹抓镇促村”工作模式,推行“室组地”联合办信、联合办案、联动监督三项机制,及时调整“提级监督”工作分工,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监督工作站作用,深化对村集体“三资”规模大、信访反映问题突出、“两委”成员违纪违法问题多发的村(社区)“一把手”监督,并将镇重点基层站所负责人纳入提级监督范围,形成“县镇村”立体监督格局。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监督质效。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大数据技术丰富监督手段,利用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和干部作风监督平台、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信息平台等数字化监督系统加强基层监督,将民生资金发放、工程项目建设、村级财务收支等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动态监管。陆川县纪委监委坚持科技赋能,开通“陆川民生监督平台”公众号,将监督平台直接延伸到群众指尖,群众只需输入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或者具体镇名称便可查询到个人享受补助救助资金发放、乡村振兴政策执行等情况。博白县纪委监委用好用活博白县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和干部作风监督平台,建立起“全量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建模、动态风险预警、智能分级处置、闭环结果反馈”的智慧监督体系。(玉林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