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非遗”传风韵 廉洁润人心

来源 | 广西纪检监察网2025年04月14日 08:21

  “廉洁文化与桂南采茶戏巧妙‘嫁接’,把朱锡昂为国为民、廉洁奉公的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给人震撼,催人反省。我们将追随先烈脚步,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清廉本色!”近日,在博白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前来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干部在观看桂南采茶戏《八桂先驱·朱锡昂》红色主题情景剧展演后纷纷感慨道。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与相关部门同向发力,深入挖掘博白桂南采茶戏、客家山歌、芒竹编织工艺、白切美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清廉元素,做好“非遗+清廉”融合文章,在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同时,让风清气正浸润人心。

 

  桂南采茶戏作为博白县的地方传统戏剧,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纪委监委结合桂南采茶戏表演生动、贴近生活、易于传唱且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特点,推动县文化部门将党风廉政、家风家教、廉洁文化等融入桂南采茶戏中,创作排演《王力故事之书箱缘》《绿珠女》采茶小戏和《八桂先驱·朱锡昂》《朱光市长》等清廉主题情景剧在各镇巡演,以戏倡廉,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感受非遗艺术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廉洁文化熏陶。

 

  “芒竹编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心静手稳,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这就像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廉洁底线,才能编织出为民服务的‘清廉之篮’。”前不久,该县组织部分年轻干部到王力书院芒竹编展厅开展廉政教育活动,芒竹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一边示范编织技巧,一边将其中蕴含的廉洁理念娓娓道来,让在场的干部深受启发。

 

  博白芒竹编织传统由来已久,其编织技艺2014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博白县一张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该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职能部门,依托王力书院、博白县客家家风优良传统文化主题公园等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设计打造“学习+体验”的研学线路,邀请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开展编织技艺展演和廉洁文化宣讲,让党员干部群众在边走边听、边看边体验中受教育、增感悟,筑牢崇廉尚德、持廉守正思想防线。截至目前,全县开展非遗编织技艺展演暨廉洁文化宣讲活动80多场次,覆盖党员干部群众9500多人次。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发掘博白白切原汁原味、本真可贵,那林鱼水清鱼悦、守真勿腐,桂圆之美、贵在圆满的廉洁“因子”,先后拍摄《美食遇上清廉|博白白切鸡》等短视频、公益广告,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和公共屏幕等载体进行全方位宣传,持续讲好非遗文化中的清廉故事。(博白县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