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大部分人都种植西红柿,之前用来灌溉的排水管老化了,平时我们要从大老远拉水或拉管来灌溉,很不方便。”近日,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纪委干部深入一线走访时,有群众反映西红柿种植产业灌溉方面存在的难题。
该镇纪委迅速将此问题纳入“为民办实事”监督清单,对该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督促镇政府及时整改问题。在有力推动下,该镇协调申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建设辖区内西红柿产业灌溉系统、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西红柿特色产业区实现了“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网。
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西红柿”只是护航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鸣区纪委监委针对特色产业资源多、项目多、受益广的情况,将沃柑、西红柿等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和“为民办实事”的监督重点,运用好“室组镇”片区协作联动机制,聚焦惠农政策落实、技术服务、运输服务等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全面收集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着力发现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风和腐败问题,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今年以来,组织开展联动监督6次,督促解决灌溉水管老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12个。
该区纪委监委完善“信、访、网、电”举报平台,明确专人负责受理群众举报,对群众反映涉及相关部门服务特色产业工作不力、敷衍塞责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严查快办。2024年5月,对该区农业农村局干部违规帮助不符合条件果园获取沃柑黄龙病防控示范项目补贴问题查处5人。
此外,该区纪委监委借助“村务监督”信息化平台,及时公示公开惠农政策资金情况,积极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全面收集群众诉求,建立健全“小微权力”运行清单,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打通堵点淤点难点,以更加精准高效的监督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产业项目、政策落地见效。(南宁市武鸣区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