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您好!我是姜常务的学生小苏,麻烦您帮我签个字……”社区李主任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在社区承包工程的苏老板电话,马上就走出会场,接过小苏手中的拨付工程款批复单核对后就签字了……
这已经不是小苏第一次这样找社区的领导签字了,他是社区的“名人”,因为他几乎承包了区里各个社区的大大小小项目工程。社区的领导每次听到“我是姜常务的学生小苏”的电话,都不敢怠慢,因为小苏来办的不是批项目就是要求拨付工程款。
小苏也很会来事,经常从老家带些土鸡、土鸭、土酒和土菜上来,还专门在区政府不远处租了房子搞接待,一些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是他饭桌上的常客。
小苏每次在外面与朋友吃饭都会非常“自豪”地说:“在区里,没有我搞不定的事情!”……
前两年,小苏还是个小小包工头,带领山里十几个农民兄弟在城里承接其他工程队不愿意做、利润少的脏活累活,挣点辛苦钱。他看到那些工程总包老板接到工程后,把工程分包出去就能挣到钱,自己非常希望能认识政府里面的领导,这样自己就能成为工程总包老板,再也不愁挣不到大钱了。
一天,小苏得知区政府新到任的常务副区长是他以前小学的姜老师,非常兴奋。当晚,小苏就准备了礼物到姜常务家,姜常务也热情接待了小苏,但是姜常务没有收小苏的礼品。在得知小苏带着山里的农民兄弟在城市里打拼,为城市建设做贡献,是个不错的人,姜常务非常感动,决定帮一帮这个学生。于是,姜常务建议小苏成立建筑工程公司,并帮助小苏的公司成功入围区政府工程项目小额定点采购公司名单。
接到工程项目的小苏,忙得不亦乐乎,经济收入日渐丰厚。他决定饮水思源,要好好报答恩师。但是,姜常务还是一如既往不收他的礼,只是鼓励他把工程项目做好,不要给老家人丢脸。小苏积极开动脑筋,从帮忙给老师缴纳水电费、保养车辆入手,逐步与姜常务和师母走得越来越近,成为家中常客。
一次偶然的机会,师母说家里的家具太破旧了,准备换一套,小苏觉得报恩机会来了,选了一套上好的红木家具送到恩师家中。姜常务非常坚持原则,坚决不收,最后还是在家人的劝说下,把购买家具的钱给了小苏。
小苏经过此事,悟出门道:姜老师太死板,对他送礼报恩是行不通的。但是很快,小苏发现姜常务的儿子小姜是个不错的“报恩”对象。小姜从小娇生惯养,读完大学还没有工作,姜常务也总是为这个事情发愁。于是,小苏把小姜请到公司工作,除了每月开工资外,还安排小姜到区政府对接工程业务。这样一来,小苏中标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他就经常给小姜发奖金,逢年过节还给小姜过节红包。一次,小姜在闲聊时说想买辆宝马车上班,小苏就把四十万元钱打到小姜卡上。
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小姜的事情,群众意见反映也越来越大,信访举报信也接连不断……
在组织找姜常务进行函询时,姜常务还不以为意,觉得自己没有收过别人的钱,身正不怕影子斜。当组织启动初核程序后,请姜常务到谈话室谈话时,他这才知道自家后院着“火”了……
姜常务非常懊悔,觉得没有教育好儿子和学生,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叹道:“我辛辛苦苦几十年,到最后快退休了,却落得晚节不保!”
最后,姜常务退出了小姜收的违纪款,接受了组织给予的党纪处分。小苏再也没有到过姜常务家。(桂林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