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寒冬。
南方的小山村,冬天阴冷潮湿,寒风呼啸而过,把墙头几个已经干枯的水瓜吹落下来,仍不肯停歇,似乎要把房屋掀个底朝天。枯草连天的小山坡已无往日的生机,偶尔飞过的乌鸦掐着嗓子冲着天空干吼几声,平添了几分萧瑟。
冬天的早晨,从母亲的催促声中开始。双脚刚触地,寒意像触电一般嗖地一下从脚尖直达天灵盖。迫于母亲的压力和迟到的难堪,鼓起勇气飞快洗漱,嘴里叼着半个红薯抓起书包就出了门,闯进了冬天冰冷的浓雾之中。
屯里的校点,石头垒的教室里,挤满了小伙伴。窗口没有遮挡,寒风放肆地在教室里游荡,小伙伴们冻得瑟瑟发抖,赶紧把手伸向课桌下埋着玉米粒和小红薯的小火盆。戴着老花镜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教室里回荡着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的爆米花声,伴随着红薯烧焦的气味,课堂似乎也热闹起来。
印象中的寒假大多是在地里度过,一大早就被母亲拉到地里除草,犁地。干一会农活,汗水冒着热气从后颈升腾,寒风一吹,顿时神清气爽。忙活了大半天,进度缓慢,我不由得抱怨起来。
“阿妈,不是到春天才播种吗,为什么要在冬天里干这些农活,衣服穿得厚,蹲下来都费劲……”
母亲停下手中的活,靠在一块大石头旁,许久,说了一句:“一年之计在于冬。”
我疑惑地看着母亲,在教室里,老师带着我们念的都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可是老师说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我有些激动,誓要与母亲分出个对错才肯罢休。
母亲看我气鼓鼓的样子,顿时笑出声来,她抚摸着我的头,温柔地说:“我也听说过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后来我发现,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太宝贵了,在春天才开始计划已经太晚了,所以要把计划往前推,在冬天做好计划,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忙活来年的农事。”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一年之计在于冬”这个概念,如烙印般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对“一年之计在于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冬天,已不再单纯地定义为季节。
寒冬,是蛰伏,是低谷,是瓶颈,煎熬万分,又充满着希望。回望自己的成长轨迹,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都是从寒冬走向暖春的过程。每当遇到挫折,遇到人生黑暗的时刻,耳边总会响起母亲说那句“一年之计在于冬”,顿时觉得冬天并不可怕。在人生漫长的寒冬中,不能坐以待毙,要仔细扫掉眼角的积雪,清除心中的野草,将原有知识复习一遍,学习新的知识,积极地为迎接春天的到来做好一切准备。直至一日清晨,墙角静静绽放的桃花带来春天的消息,那些在寒冬里的蛰伏,积蓄的能量,变成春日里,最珍贵的养料。
暮雪千山,才能山花烂漫;厚积薄发,才能行稳致远;韬光养晦,才能决胜千里。我们只有熬过寒冷彻骨的冬天,才能等到鲜艳夺目的春天。经历了寒冬的我们,只会越发坚强成长,如寒冬里的腊梅一样,暗香浮动,越是寒冷越要绽放。
一年之计不在娇春,而在朴冬。(大化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