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冬日的阳光从窗户透进来,暖暖地照在身上,我翻开一本许久未读的书。忽然一个小东西从书中缓缓飘落到地上,拾起一看,是一支野菊花标本,虽已经干枯,但上面的纹路依然清晰可见,把我的思绪带到了远在一千多里外的故乡。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故乡的沟崖边、河堤岸,那里长有我心心念念的野菊花,他们自信地生长着,骄傲地怒放着,凌霜盛开的花蕊在我心中扎了根,把我的灵魂荡涤得犹如一汪灵动的秋水。
野菊花开放的时节,我总会踏香原野,寻花入丛,采撷下一朵朵幽香四溢的野菊花,插入桌上的玻璃瓶中,夹在书页间,顿时,屋内、书中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清香味。在菊的芳芳里,捧书阅读,品味花香和着书香,徜徉于涵泳诗词的意境中。
陆游有感而赋“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故乡的冬天是萧条、寂寥的,蓬断草枯,落叶满地,除了野菊外,再也拿不出什么来妆点冬天了。温暖的冬日里,放眼望去,唯有野菊花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点缀着原野河岸、沟壑小道,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昂扬着,挺立着,他是冬之惊魂,花之君子,冒霜吐艳、清朗从容。故乡的野菊花,他带着苦薏,却开得热烈,展示一种不屈的精神力量。他不择环境,在凛冽的北风中,开得漫山遍野,宛如一位高洁雅士,踏素履而往,携清风寄四方。
故乡的野菊花,他并无姹紫嫣红的面容,也无娇媚婀娜的身姿,但在五彩缤纷的鲜花丛中,他笑得最淡然、最从容。他“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西风”,凌霜不凋,迎寒风而泰然自若,古人常借菊花表达清廉之志。菊坡先生崔与之一生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任广西刑狱的三年间,为官时不畏权势、亲民爱民,下属众官争相馈赠,他分毫不取,奖廉勃贪,作风明快。因政绩卓著,他的官职也不断地提升。晚年被召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拜右丞相,他均极力辞谢,进退有据,不贪恋权位。崔与之告老还乡后凤凰山边的住所种下了很多菊花, 其间偶有动机不纯的为官者登门拜访,崔与之便会带他们去欣赏菊花,以菊花表明清廉之志。此事传到京城,皇帝派人将题有“菊坡”二字的牌匾赐予崔与之。
我爱故乡的野菊,因为他平凡、蓬勃、顽强、高洁,他的精神、风骨已深深刻入我的骨髓。作为一名光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愿做一朵普通的故乡野菊,只要心中的花朵永不凋零,战酷暑、斗严寒,冒风霜、迎雨雪,以凌寒傲霜之风骨的奋斗者姿态过好崭新的每一天,就一定会迎来灿烂的艳阳天。(南宁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