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半之美

来源 | 广西纪检监察网2021年10月14日 17:45

  林语堂先生深谙半半哲学之妙。

 

  所谓半半哲学其实是普通人最美的一种生活方式,能使人达观、宽宏。它与老子的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既不追求高不可及,也不甘于生活在社会底层,而是以平静温和的心态去对待万物,强调对事情恰到好处的把握,并拥有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广大胸襟。

 

  老子曾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他看来,满招损、谦受益;富而骄、刚而折,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绝佳平衡点,多一分太满,少一分则不够。自古以来,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也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健康舒适的生活态度。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酒饮微醺,花看半开,读了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半半歌》,会发现这种浅浅淡淡的感觉才是最为令人沉迷的境界。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汉成帝宠溺身轻如燕的赵氏姐妹,她们舞姿轻盈如羽飞,窈窕的身段让人挪不开眼;到了唐朝,“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雍容富态、丰腴圆润的杨贵妃让玄宗抛开国事,独宠她一人。

 

  瘦与胖、轻盈与丰满,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的美呢?对于美丑,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定义,我却偏爱宋玉的一段话:“京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京家之子美得恰如其分,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颦一笑都令人心动。

 

  古诗有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两句诗启示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根据自身情况,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山顶的风景虽然美好,但假如你没有足够的体力支撑,即使历经艰险攀上了顶峰,恐怕也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所以,不妨止步于半山腰, 轻松愉悦的享受半山的风景,这想必也是极好的体验。

 

  有人迷恋聚光灯下的生活,享受万人瞩目的感觉,有人则碌碌无为、自甘堕落,而深谙生活之道的人则会选择折中的办法,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品味生活的韵味,在自己不深不浅的心田里,植满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于亭亭出水中,双影共分红,风吹过,水光潋滟,淡香袅袅。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应该在心田间种满荷花,即使不受万人追捧,却也活得轻松自在,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静守一份安然。(柳南区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