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新华社《夜读》中看到一篇文章——《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 》,文中故事令人回味:
古代有位学者和几个朋友走在荒郊野外,大家口渴难耐,纷纷摘路旁的梨子解渴,学者却坚决不吃。
他告诉自己:“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清白做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高尚,而是为了让自己心里踏实。
世间宝贵的财富,莫过于心安。
其实人这辈子,不一定要多富有,要取得多大的成就,贵在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活得问心无愧。
2017年10月25日上午,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在人民大会堂集体亮相,共同组成引领新时代的“梦之队”。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说了很多发自肺腑的话:“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
而令网友印象深刻的,还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更是勤俭持家、清清白白做人的“习氏家风”。
法国专家阿让·安德烈在《习近平:红色中国的下一代》中说:“晚上,习仲勋经常和他的孩子们一对一地谈话,晚饭时间也是他教育孩子的机会。习近平的父亲经常引用孔夫子的话,包括著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强烈影响了习近平。”从父亲习仲勋用农民的艰苦生活教育孩子们吃饭要吃干净,到母亲齐心要男孩们穿姐姐们穿过的衣服和鞋子,再到为女儿取名明泽。“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其中寄托了习近平夫妇对女儿的期许,也体现了这种质朴家风的传承。
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记得还在念中专的我,某日傍晚与父亲散步,谈到时下年轻人对“美”的一些看法,没想到,往日亲切平和的父亲忽然停住脚步,严肃地对我说: “阿妹,什么叫美?一个人只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那就是美。”从此,我知道了:一个人干干净净、清清爽爽那就是“美”。
这“美”不外乎于形象,更重在于内心,不管身处何处,始终保持“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淡定清醒;不管浮世繁华,始终不忘“勤俭持家、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家风传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今年3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7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见》。作为首府纪检监察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围绕立德树人开展家庭教育,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把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筑牢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俭节约,不盲目攀比,不随意跟风,从内筑牢廉洁“防火墙”,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让“两袖清风”拂满一室,让子女及身边人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好德行,为家庭氛围注入清风正气。从外防范被围猎的风险隐患,用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利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面,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南宁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