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不苟谓之廉,廉者察也,察其所当取而取之,是畏义,然后无伤于廉也······”
近日,在玉林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的何以尚故居内,七八个中学生围坐在一起,朗读学习《何氏家训十二则》,从中汲取正能量,弘扬良好家风。
今年以来,兴业县纪委监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提炼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将清廉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中,以“廉洁+乡村”“廉洁+文化”“廉洁+基地”“廉洁+透明”等模式,推进清廉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该县一方面在开展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工程中,把清廉古诗、村规民约及清廉绘画等内容融入其中,建设一批饱含清廉元素的文化长廊、庭院、村落、乡道、凉亭等文化景观,不断打造廉洁文化阵地建设“新品牌”“新名片”。另一方面用活用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庞大恩故居、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司令部旧址(震声楼)、西山情报站旧址等一批融合清廉文化于一体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并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清廉文化的洗礼和教育。
在该县龙安柑坡村,随处可见清廉文化的宣传标语、墙绘、长廊,他们将廉洁文化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清廉村风文化的感染和教育。
“村民的廉洁意识很强,如果公示内容不全、不清、不准,群众会第一时间到村委反映,有的还直接打电话跟我说。” 柑坡村村级纪检委员戴军兵说道。
如今,在该村的公示栏上,醒目地张贴着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详细列明了“三资”管理、“三务”公开等各类具体事项,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暴露在阳光之下,营造“崇廉敬廉”的廉洁文化氛围。
目前,该县共打造县、镇、村三级廉政教育基地42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26个,共组织85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22场次。(兴业县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