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拼搏是秋日的春朝

来源 | 广西纪检监察网2021年08月12日 15:43

 一

 

  又是一年秋来到,邕城热浪不减,高温依旧。时间老人仿佛在这座城市里歇了脚,在绿意盎然中流连忘返。

 

  我不禁感叹,哪怕世事更迭,这四季却是轮回依旧。生命在春绿夏木秋黄冬白里延续,感受着过程与美丽。

 

  春光绿野,总角童幼,正是岁月如歌;夏季多情,雷霆雨露,恰是风华正茂;秋天含蓄,饱历了春生夏炙,将成熟的浓郁融入静美,正如中年人一样,经风雨历练,少了锐气,多了稳重。

 

  《论语》有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切顺应天时,坦然接纳是一种智慧。

 

  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顺流而下是大势所趋,那些不断翻腾的浪花才是心之所向,正因为有它们不断的拼搏和突破,才让这河流蜿蜒曲折,异彩纷呈。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拖着脚上的铁链,脸上毫无惧色。据《晨报》披露行刑现场:“首登绞首台者,为李大钊”“闻李神色未变,从容就死。”

 

  电影《革命者》艺术还原了行刑现场,当绳索套上脖子那刻,他到大声疾呼:你们要相信!

 

  “你们要相信,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之中。你们要相信,反抗、斗争、革命,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接着,这位刑场上原本安静等待死亡的革命者,唱起了饱含悲情的《国际歌》。

 

  李大钊并非出身行伍,他曾留学东洋,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被聘任为北大图书馆主任。在原本应该享受丰收的人生之秋,他选择了“我以我血荐轩辕”。

 

  看到这里,我想起恩师的教导,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教科书上遥远而冰冷的历史考点,曾被一群人当成毕生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他们没有见过五星红旗,只能凭想象,制造心中的五星红旗。

 

  “你知道他因何而死,却不知道他是在生死之间,自愿赴死;你知道的伟大,却低估了他的伟大。”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李大钊、瞿秋白、刘仁堪、梁慧贞……一个个名字成为了一座座红色坐标。他们用鲜血浇铸未来,让子孙享受着披荆斩棘后的幸福。

 

   

  古人常悲秋,因繁华过后的沉寂,热烈过后的寒凉。但秋日胜春朝,胜在“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胜在“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无论何时都在拼搏奋斗的人,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正如当年年轻的毛泽东疾呼:“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

 

  如今,新时代的巨轮已向前滚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传承先烈“革命何须怕断头”的精神,将为真理而斗争的风范镌刻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发展中。

(南宁市西乡塘区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