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安静肃穆的法院,看到曾经风光无限的县长,如今双手戴着手铐坐在被告席上,安池县各部门的“一把手”噤若寒蝉。
感觉到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自己身上,曾建柱不自觉地扯了扯嘴角,眼神飘忽不定,找不到聚焦点。
听公诉人念到,被告人曾建柱在担任安池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工程项目承揽等事项上提供帮助,本人或通过其亲属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2023万元……,曾建柱低下了头,往事如电影一帧一帧出现在自己脑海中。
酒桌上的称兄道弟、推杯换盏;家里茶几上出现的厚信封和精美礼品盒;书房柜子里一排又一排的名酒……俗话说“人日食三餐,夜宿七尺”,可自从当上招商局局长开始,似乎就不再满足于“三餐”、“七尺”了。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出门讲排场,饮食讲奢华,入住需星级……这些永无止境的贪婪和享受,换来的是如今的“方寸之间”,失去了更加珍贵的自由、信任、名誉……唉,悔不当初已晚矣。
更令曾建柱感到羞愧的是,去年秋天,也是在这里,曾和其他部门的“一把手”一起参加警示教育活动。在会后组织的座谈会上,曾建柱做出一幅痛心疾首的样子发表感言:“案例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案为鉴’,坚定‘一切为人民’的理想信念,践行‘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使命,真正做到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当时的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如今想来却是字字带着讽刺的冷笑。
曾建柱不由得叹息,如果当时的自己,真被案例警醒了,如果当时的自己懂得及时收手向组织坦白,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可惜啊,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而那时的自己也真是刚愎自恃,我行我素。轻信“好兄弟”拍着胸脯的一句:“曾哥,这些都是我孝敬你和嫂子的礼品。你放心收下,这里是我自己的一个私人会所,你知我知的隐密地,谁也查不到这里来。”所以当纪检监察部门的人站到曾建柱面前时,他一点也不慌乱。带着侥幸心理与组织的人周旋,相信只要自己不说,没有人能查到他做的事,亲人和他的“好兄弟”更是不会出卖他。
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国家“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在大量证据面前,曾建柱感觉自己大势已去。那天,在彻底交待问题前,曾建柱请工作人员给他倒了一杯开水。握着水杯,感受着手中的热度,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后,他流下了悔之莫及的泪水。然后,一条一条补充交待自己犯下的罪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现在由上诉人做最后陈述。”审判长的话,打断了曾建柱缥缈的思绪。
拿起手中早已写好的陈述状,曾建柱声音沙哑地作了最后陈述。对自己的行为,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
“受党教育这么多年,今天的我真得感到无地自容,无颜面对组织、国家、同事、朋友和亲人。我是一个反面教材,去年我还以‘看片人’的身份,参加警示教育,今天却成为了‘片中人’。我对自己曾披着‘正义和忠诚’的外衣,讲着‘自我警省’的套话,却怀着已在腐败深渊的‘不自知’继续顶风违纪的行为,感到深深地后悔……我认罪、知罪、悔罪。”
追悔莫及时才想“如果当初”,可惜,这个世界没有一朵花,能结出“如果”来。(南宁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