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龙胜县的第一大镇——平等镇紧跟时代步伐,结合镇里独特文化优势,丰富廉政文化教育形式,不断将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纪委书记岳少科在全市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廉政文化建设是拒腐防变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坚持以反腐倡廉为重点,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强力正党风,聚力抓政风,大力促民风,让廉政文化沁入人心。
依托红色文化,挖掘廉政文化。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了敌人设置在湘江沿岸的第四道封锁钱后,翻过老山界,分三路自东向西通过龙胜东北部。长征过龙胜历时十天十夜里,征程九十多公里。其间,党的民族政策首次提出并成功实践;马堤河口和江口河口阻击战打碎敌人的进攻;龙胜飞行会议,让中央红军长征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产生了新的思想碰撞;红军楼、审敌堂、红军岩、红军桥……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廉政文化的灵魂。龙胜县纪委监委组织相关乡镇纪委深入挖掘红色廉政文化,编制学习教育读本,打造平等镇龙坪村和马堤乡万人界红色廉政教育示范点。“红色足迹在乡间,廉政文化入心间”,龙胜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一条集体验、教学为一体的红色廉政教育之路,既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提高党性修养,更是以史为鉴引领党员干部时刻严于律己,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近两年,全县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20000余人次到平等镇、马堤乡开展红色廉政教育活动。
依托民族文化,传播廉政文化。近年来,龙胜县着力打造“世界梯田原乡、世界滑石之都、中国红玉之乡、多民族生态博物馆、康寿养生胜地”等特色旅游品牌,更是形成了以侗族、瑶族、苗族、壮族和汉族文化为主的各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龙胜又有“百节之县”之称,各民族的节庆活动更是成了民族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和有利途径,如侗族的“祭萨节、百家宴”,瑶族的“晒衣节、盘王节”,苗族的“跳香节”、壮族的“三月三”以及龙胜龙脊梯田文化节……在全县全域旅游的推动下,龙胜不断发展红色旅游+民族旅游,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增加了新契机。龙胜县纪委监委积极寻求民族文化与廉政文化的融合点,借助民族文化的传承来传播廉政文化。在各大型民族节庆活动期间,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发挥各村民族文艺队力量,开展廉政节目的编排和表演;利用各族同胞聚集的时机,将廉政宣讲深入到各乡村;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还组织书法爱好者免费书写赠送廉政对联……通过民族廉政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倡导廉洁修身、良好家风,弘扬廉政文化正能量。
依托脱贫攻坚,弘扬廉政文化。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喘息的“接力赛”,要想赢得这场比赛,既需要全党凝心聚力,党员干部万众一心,社会各界众志成城,也离不开廉洁阳光扶贫的强力保障。廉洁扶贫是脱贫攻坚之根本。“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有5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195户31713人。龙胜县委、县政府坚持精准发力、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取得了脱贫攻坚阶段性的成果。2018年龙胜县脱贫摘帽。五年来,全县共实现5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减贫8195户31713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2020年实现剩余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有效护航脱贫攻坚,确保廉洁扶贫,龙胜县纪委监委坚持弘扬廉政文化,开展“脱贫攻坚廉政文化乡村行”、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典型案例警示、旁听庭审等活动,倡导基层党员干部廉洁扶贫,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监督,为脱贫攻坚战营造浓厚的廉政氛围。同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结合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和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对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社会保障兜底等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进行专项监督检查。2016年以来,共查处了涉及扶贫领域案件319件,处分273人。火旺适打铁,风正好扬帆。要把廉洁扶贫贯穿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始终,坚决打击和严肃惩处“耍滑头”“玩猫腻”行为,绝不能让“雪中送炭”变成“雪上加霜”,确保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努力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致富奔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下一步,龙胜县将继续在上级纪委和县委的指导下,动员各种力量、统筹各种资源将廉政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融为一体,坚持以德养廉,正确运用情景体验、影视艺术、文学作品和网络动漫等手段,全方位建设和弘扬廉政文化,达到教育、警示效果。”龙胜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龙胜县纪委监委 蒙政嫦 岳少科)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