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伯父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参加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他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与当兵打仗相关的物品,并且因为我外出求学、工作的原因,我跟他聚少离多,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为人处世,我依然记忆犹深。
三伯父给我留下的印象,第一个就是他爱干净。从长辈们的聊天里,我知道三伯父十八、九岁的时候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而且因为他读过几年书,是村里的文化青年,参军后被分配到通信连,担任通信兵。我在老家镇上读小学、初中那几年,经常见到三伯父穿着一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全身上下收拾得整整齐齐。冬天的时候,他就穿一件军棉袄,扎起腰带,人显得干净利落又特别精神。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表扬我写作文写得特别好,有一次我就想写三伯父当兵打仗的事情,他只说自己给首长当通讯员,要写的话可以写他那些牺牲的战友,等他有时间了再告诉我。
三伯父喜欢下棋。农闲季节,我经常见到他跟人在巷口那棵大柚子树下下象棋。那棋子和棋盘都是三伯父自制的。棋盘是他用牛皮纸裁剪出来的。棋子是他上山砍来树枝晒干以后加工的。那些棋子的形状不是特别圆,而且有好几个还大小不一。我十分不解地问父亲,三伯父这么喜欢下象棋,为什么这么穷啊连一副象棋也买不起?父亲告诉我说,三伯父从部队回来后在学校当老师,本来每月都有工资领的,后来不知怎么被下放回乡务农就没有了。我问过三伯父好几次怎么不当老师呢,他每次都不告诉我什么原因,只是叮嘱我好好读书,长大了报效国家。
我对三伯父还有记忆的,就是记得他勤赶圩。我家住在一条竹筒子那样长两三公里的老街上。我们住在街尾,学校坐落于街头,集市位于长街中间位置。每到一、四、七圩日,我上下学路上溜进集市里瞧热闹,就经常见到三伯父在书摊看小人书。有几次,我路过米粉店,见到三伯父在吃米粉,他见到我就招手让我过去,然后让店家给一个干净的碗,把他碗里的米粉分一大半给我吃,尽管那米粉没有一丁点肉,然而我还是觉得好吃得不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三伯父得到落实政策恢复工作,已经快到退休年龄的他回到原来任教学校当老师。他恢复领工资的第一个月,就专门请我吃了一次米粉,那是一整碗的汤粉,上面盖了一层瘦肉丝,那味道,非常了得。(梧州市纪委监委 林柏江)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