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近年来,兴安县把传承发展红色文化与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深度挖掘革命前辈的红色廉政思想,提炼革命时期廉政精神,升华红色廉政文化精髓,让红色廉政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兴安县纪委监委从打造“红色基地”入手,重点打造了一批有示范性、影响力的红廉文化教育小学基地,初步形成了县级每所中心小学“一校一文化”的发展目标。2019年该县筹措300万元资金倾力打造了界首小学和县第三小学为红军小学,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大力弘扬传承红色革命传统,发掘宣传廉政文化。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红廉文化”作为兴安学校的特色文化,已经在县级各小学形成了根深叶茂的景象,教学相长,特色凸现,成果丰硕。目前,该县具有一定规模以上的红廉文化小学教育基地6个。
精心打造“红廉文化”展示墙。把“红廉文化”确定为红军学校的文化主题和特色内容,针对学生喜欢红军故事的特点,将学校内的过道设计装修,把毛主席的长征系列组诗布置上墙,以县纪委监委精选的本地历史名人廉政故事、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红色革命故事、传统家风家教、时代廉政楷摸典型事迹为主阵,图文、书法、绘画和校歌等多种形式上墙,形成独特的红色文墙。
建设红色书屋,营造书香校园。通过社会捐赠和学校购买红色图书的方式,在校内建设了红色书屋。下课时间,孩子们随手取得图书,随心席地而坐阅读,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我和同学们看了这本《一锅野菜猪潲粥》的连环画,真正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学习红军讲规矩、守纪律,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界首红军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某这样说道。
多管齐下,廉洁教育花开有声。以两所各具特色的红军小学为龙头,带动县级其他中心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红廉教育。通过开展讲红色故事、读红色书籍、听红色报告、唱红色歌曲,组织学生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红色远足,重温长征精神,缅怀先辈革命业绩,让他们在现实与历史的碰撞中,感受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开展廉政文化教育讲座,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起学法、懂法,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意识,让他们从小走好新的长征路。多种多样的载体和形式,多种多样的途径与措施,让师生们在看、读、写、书、画、讲、唱的各种活动中学习了解红廉文化,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红廉文化进校园是我们县纪委监委多年坚守,通过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红色气质、家国情怀,把红军守纪律、讲规矩、守廉洁、对党忠诚和誓死保卫党中央的英雄气概留在孩子心中,让这些优良的传统像散发着灿烂光芒的红军精神种子一样,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兴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安县纪委监委 唐日星 蒋娟)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