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让廉洁文化与景观相融 润物于无声

来源 | 广西纪检监察网2020年10月28日 16:33

  “以前村里但凡有个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摆好几十桌酒,一年搞几次酒席群众负担很重。现在可大变样了,在党员干部的倡导下,只有红白喜事才办酒席,不大操大办,不兴师动众,不铺张浪费,不再用酒席维系村里邻里关系……”说起村里这两年的改变,曾村村民曾宁慧赞不绝口。

 

     近年来,为让廉政文化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身边,永福县纪委监委以曾村为试点,将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在乡村,因地制宜建设廉政文化长廊、廉政议事亭、孝廉文化图书角,把无形的廉政文化与有形的廉政景观结合起来,寓廉于景、融廉入景,引导基层党员和群众时时处处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毫末亭

政务公开栏

 

   建在村子里的清廉元素

 

   一条廉政文化长廊、一座毫末议事亭,让看不见摸不着的廉洁文化以新颖好看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前村里项目大家都不清楚,现在不论是村里的资产资源出租情况,还是村里补助资金对象和各类开支使用情况,都公示得一清二楚!”在这条不足百米的廉政廊道上,曾村村民林国指着公开的第三季度村务资金使用情况说道。

 

  “我是村民选出来的理事会成员,每隔一段时间理事会就组织大家一起到毫末议事亭中,讨论近期村中事务,协助村‘两委’干部工作,反映村里发生的与村规民约背道相驰的行为,大家一起商议解决。”曾村村民理事会成员徐书恒介绍道。

 

  据了解,议事亭议事已成为村“两委”干部与村民理事会沟通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此举极大的推动上级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也使得村内矛盾不出村,连续十余年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村规民约
 

移风易俗新风尚 

 

  融在村子里的清廉文化

 

  一套村规民约、一节廉政小课堂,树立清廉之风,让良好的家风家训世代相传。

 

   村民自发整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经大家认同后,在建立覆盖环境管理、子女教育、产业发展多方面的规章制度,树立起严刹奢侈浪费、反对大操大办之风的观念,有效改变村民以往大操大办的不良的习惯。

 

   镇纪委干部每两周一次在微信公众号上分享“廉政小知识”,创新开发“指尖上的廉政课堂”,目前“廉政小知识”在党员干部中间普及率达90%以上,同时镇纪委干部、驻村干部与清廉代表组成“清廉宣讲团”深入各乡村开展宣讲,将廉政教育学习覆盖到全镇75个党支部。

 

  洋溢在村子里的浩然正气

 

  一批“最美”典型,一间“充电”书屋,让清廉之气洋溢在村内大道小巷,让村内人人都知“是非善恶、礼义廉耻”。

 

   在曾村林荫大道旁的“好人好事”栏,密密麻麻的记录着十个值得学习的好人事迹,为民办事好党员徐书厅、行医51年累计出诊四万七千余次的好村医林文理、孝敬父母好女儿林娟……敬老村内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邻里文化节,组织开展“最美”系列评比活动,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

 

  “放学我妈妈还没有来接我的时候,我就跑到书屋去看图画册,里面有四大名著,还有二十四孝故事,我很喜欢。”村里的农家书屋就建在村小学旁,成了大人、孩子周末扎堆的地方,从书内“取经”,在书里“明事通理”。

 

  曾村廉政文化示范点让清廉教育融入山水之中,让廉政文化潜移默化走进村民心里,这一举措为全县廉政文化与乡村风貌建设提供了样板性榜样。

  据了解,目前该县打造村屯一级廉政文化示范点23个,覆盖9个乡镇。(永福县纪委监委 黎藜)

编辑: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