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的一个中午,刚刚吃完午饭的灌阳县纪委信访室主任陈万明回到办公室,发现一名老人正躺在长椅上休息,由于秋意颇浓、温度偏低,陈万明小心翼翼地给老人盖上一条毯子,老人见有人便坐了起来。陈万明倒了一杯热水递给老人,细心询问老人家有何诉求。
老人自述名叫邓月明,是水车镇村民,有个女儿名叫邓有英,患有精神残疾,并于2015年12月16日办理领取了残疾证,然而一直未能领取到残疾人补贴。明白来龙去脉的陈万明立即联系水车镇纪委,并将该来访件交办。
9月期间,水车镇纪委调查组向水车镇民政办了解了相关情况并对邓月明老人反映的情况进行了核实。原来,只有办证人在民政办办理登记,录入系统后才能发放残疾人补贴,而邓有英及其家人一直没有办理登记。了解了原委的水车镇纪委书记吕莫君及时和县民政局进行沟通,争取补发邓有英2016年至今的残疾人补贴。
“老人家你好啊,我是县纪委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你是想问问你女儿的残疾人补贴领到了吗?”10月初,陈万明拨通了邓月明老人的电话。邓月明老人欣喜地说:“补贴已经补发了,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
这样的事情只是灌阳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工作的一个剪影。近年来,灌阳县立足职责定位,从畅通渠道、及时办理、温暖回访三个环节入手,不断提升信访质量,提高人民群众来访满意度。
畅通渠道。灌阳县强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规定接收和受理范围的宣传工作,以接访公开化、走访下沉化、整改重点化、回访常态化为主线,拓宽线上线下信访渠道,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纪委监委领导干部联合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一起走村入户、带案下访,主动寻找搜集问题线索,使信访渠道全覆盖、无死角。
及时办理。灌阳县紧盯信访举报处理工作中的不良作风,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在纪检监察系统内全面开展信访举报处理工作整改工作。精准研判信访问题类别,对扶贫领域问题、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和民众需求问题分门别类、及时办理,做到快查快结快反馈,在人民群众心中建好“有线索,找纪委”的形象。
温暖回访。秉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原则,不断完善信访回访制度,使回访工作亲民化、常态化。结合来访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电话回访和上门回访等不同方式,在重要办理时间节点告知当事人信访处理进程。信访结案后及时跟进并通知来访者,同时了解其满意情况,倾听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
截至目前,灌阳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网络举报等信访举报件82件,与去年同期同比下降45.7%。(灌阳县纪委监委 蒋齐琴)
编辑: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