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某在抽调担任乡村办综合组组长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伙同他人虚报套取国家资金,且在十九大后不收敛、不收手……,决定给予邓某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处分。”
“以前的干部受到处分,我们不了解具体情况,觉得违纪违法离我们很远。今天现场听了昔日同事的案例通报后震撼很大,发现违纪违法风险就在日常工作中,让我们明白‘手勿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这是不久前,邕宁区委统战部党支部召开“案件警示教育会”的一幕。宣读处分决定、通报违纪违法问题、开展问题查摆剖析、讲授廉政教育党课,一环扣一环。现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活教材当作警示录,震慑直击人心,气氛即凝重又热烈。
今年以来,邕宁区纪委监委着力在震慑教育、提醒教育、启示教化上下功夫,创新方式方法,“精准滴灌”,有效施策,不断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把处分决定“一张纸”变为警示教育“一堂课”,是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举措。邕宁区纪委监委出台了《以案促改工作实施办法》,把学、查、改一体融入警示教育课范畴,明确方案流程,确定教育对象。同时,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案发规律,深挖案发单位在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及廉政风险点位,精心筹备廉政教育党课内容。在案发单位召开的警示教育大会上设置廉政教育课环节,通过宣读处分决定、案发当事人现身说纪说法、案发单位表态等“三方发言”互动式教学,放大震慑效应,实现“1+1+1>3”的警示教育效果。
警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要起到以案促改、以案示警、以案明鉴等作用,必须综合考虑和研究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做到“精准画像”、“找准症结”并“对症下药”。为了避免警示教育出现大水漫灌、千人一面的现象,邕宁区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因人制宜、分类施策的差别化教育,发放纪检监察建议书就是针对病灶开的一剂良方。由承办案件的纪检监察室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案发单位举一反三查摆问题,查漏补缺。同时,对建议书的执行情况建立检查评估机制,及时跟踪督办,倒逼整改落实到位。
近日,邕宁区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清风邕宁”微信公众号集中通报曝光了12起涉及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涉黑涉恶“保护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通报见人见事见细节,针针见血,一声声“莫步后尘”的喊醒式教育再一次拉响纪律规矩警钟。与通报曝光同步进行的,还有将违纪违法人员典型案例细分编印成扶贫领域、工程建设领域、作风领域、“一把手”贪腐等不同类别的警示教育片和警示教育读本,通过分层分类精准推送,以实现“一对一”的思想教育和纪法教育效果。
“以案中人为镜鉴开展警示教育,透过案例看到了自己类似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所在,改变了以往的‘看客心态’,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促使自己校正言行、查漏补缺、防微杜渐。”据接受警示教育的农业农村局小何反馈。截至目前,邕宁区各级各部门共召开警示教育大会120多次,印发警示教育读本15000多册,制作警示漫画12幅,拍摄警示教育片6部,80多个不同系统单位、2400多名党员干部分层分类接受了精准警示教育。(南宁市邕宁区纪委监委 刘冬敏)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