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来,灵川县纪委监委强化信访举报工作,着力在“疏”“严”“精”三字上下功夫,高质效办理信访举报,有效化解民生领域重点、热点、难点问题。2019年1月至11月,灵川县纪委监委共受理信访举报268件,同比增长75%,其中检举控告类163件,业务范围外105件。
“疏”渠道,服务群众有“温度”。搭建包括灵川电视台、《今日灵川》报、微信公众号、“清廉桂林.神奇灵川”网站、乡村“大喇叭”等信访宣传工作阵地,完善“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的群众诉求平台,坚持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做到来信专人管、来访专人接、电话专人听、网络举报专人办。在扶贫领域和扫黑除恶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受理群众举报,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登记、重点关注、专项督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实现举报受理无“空档”。
“严”标准,督办审核有“力度”。严格办理时限,坚持实名举报优先办理,将署实名举报、涉及扶贫领域和涉黑涉恶“保护伞”专项工作、社会关注度较高、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办结后群众仍重复信访等5类信访件列入重点督办范围,原则上要求3个月内办结。严格审核把关,对转纪检监察组及乡镇办理的信访举报每件必审,坚持“四个不放过”,即信访事项遗漏不放过、调查事实不清不放过、问题定性不准不放过、处理意见未落实不放过。严格责任追究,明确在信访调查过程中应处理不处理或没有正确处理等违纪情形,视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追责问责等形式严肃责任追究,压实办理责任。
“精”研判,提质增效有“深度”。采取“三诊” 工作法精准研判疑难信访举报问题。“预诊”判实质。由信访室干部先行判断分析问题实质,区分问题类别。“会诊” 克疑难。对疑难信访举报问题,充分发挥“集体大智慧”,由信访室和分管信访、案管、执纪审查的领导组成“会诊小组”,集体评议研判,共同研究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处置意见。“转诊”促落实。对业务外问题进行“转诊”,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对接,及时将业务外问题移交有关部门,避免群众投诉无门,确保信访举报问题精准有序受理,提高了办信质效。(桂林市灵川县纪委监委 吴春秀 唐丝璐)
编辑:涂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