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把纪委打造成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之家

来源 | 广西纪检监察网2019年08月09日 16:55

  “老何,你是城区的老同志了,今天请你来,主要是有群众反映你前段时间在工作上存在慢作为的问题......”西乡塘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严肃地指出。这是该城区应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一个场景,通过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让被谈话人“红红脸”“出出汗”,达到抓早抓小、治病于未萌的效果。

   
  “新时代需要党员干部快速成长,更需要快速健康成长。西乡塘区纪委严格贯彻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一方面通过旁听庭审、参观监狱等反面警示和向勤廉榜样学习、廉政微课堂等正面引导帮助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另一方面通过约谈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早提醒、早处置,避免养痈遗患,把纪委打造成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之家。”西乡塘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曹阳文介绍说。

 

   反面警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2018年以来,西乡塘区共组织党员干部旁听镇、城区法院(法庭)5次,累计600多人参加。面对庄严肃穆的庭审,在公诉方与被告方的激烈辩论中,党员干部直观地了解什么样的行为会触犯党纪国法,触犯了党纪国法后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用这种“看得见,感受得着”的方式开展警示教育,用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来教育警醒党员领导干部,更为直观、更具冲击力、更能触及灵魂,有效地增强了警示教育的实效性,达到“庭审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几个月没见,感觉他像突然老了十岁,唉,好好一个人就毁在了‘贪’字上,教训深刻啊!”6月25日,民警小张在一次庭审警示教育活动中,亲眼目睹了昔日的同事——明秀派出所原协警万某今日如何沦为阶下囚,受到了深深地触动。

 

   从庭审到监狱,这是违法犯罪分子的最终归宿。西乡塘区纪委同时把监狱开辟为另外一个警示教育课堂,去年以来,共组织4次共计800多人到南宁监狱、广西黎塘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近距离感受服刑人员的铁窗生活,听取多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痛心疾首讲述自己如何心存侥幸,在金钱利益面前偏离轨道,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一念之差,一墙之隔,天壤之别,触动很大。”许多干部活动后表示:“不能抱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监督永远在身边。”

 

  正向引导,打牢不想腐的自觉


  谢华娟这个名字,如今在西乡塘区党员干部中无人不知,她是该城区中华中路社区党委书记,被评为自治区级勤廉榜样。西乡塘区纪委充分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会同组织部、宣传部印发通知、出台方案,积极组织全城区党员干部向勤廉榜样谢华娟同志学习,迅速掀起“学勤廉榜样,做先进典型”的热潮。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的正向激励,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

 

  如何对已经犯了错误的同志开展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组织给予的处分,认识错误,修正错误,并振奋精神努力干事创业?西乡塘区纪委针对这一问题,制定受处分人员回访制度,对97名受处分人员集中开展扎实细致的回访教育。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头,实行分工负责制,根据受处分人员的错误性质和情节、党政纪处分类型等,因人施策、对症下药,对每名回访对象进行逐一分析,形成回访提纲,通过登门恳谈、电话访谈、单独交谈、集中座谈等形式,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帮助,让受访者真切的感受到组织的关心,能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把“有错干部”变成“有为干部”。

 

  抓早抓小,发挥“第一种形态”效力

 

  下猛药可以治沉疴,但连绵不断的药力才能持续保护党员干部的信念不受歪风邪气的侵蚀。西乡塘区纪委从细微处着手,持续绵绵不断地发力,每逢法定节假日或重要节点,西乡塘区党员干部的手机上都会收到一条来自纪委的廉政提醒。“这已经是多年的惯例了,如果突然哪天收不到提醒,我们可能还不太习惯。”一名城管局的干部说。

 

  不止是短信提醒,“火辣辣”廉政谈话提醒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西乡塘区,通过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让被谈话人“红红脸”“出出汗”,达到抓早抓小、治病于未萌的效果。据悉,仅2019年上半年,该城区精准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198人次,同比增长407%。(南宁市西乡塘区纪委监委 赵军坡)

 

 

 

编辑:唐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