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桂林市警示教育方式层出不穷,廉政文化多种多样,掀起了一股为党员干部打“预防针”的热潮,犹如春风细雨将反腐倡廉的警示“育苗”撒向人民心中。
开放教育基地,使警示教育阵地化。桂林廉政教育基地正式开放以来,先后组织了1713批次6.73万多人次到基地接受教育。观看每块展板,细读每个故事;通过微视频,违纪违法官员“现身”说纪……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大家边听边看边思考,参观过教育基地的人纷纷表示展览内容触及灵魂,深受教育。桂林市按照“一县一品”布局,持续引导各县区打造特色廉洁品牌,不断强化廉政文化引领作用,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让警示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入人眼、入人心、入人脑。
开展“廉政文化月”活动,让警示教育接地气。“看了今天的电影真是受益匪浅……书画展办得好啊!……廉政诗歌很有意义……“各机关人员这个月议论的话题无一不是这些内容。桂林市纪委监委用一个月时间开展了廉政诗歌朗诵、廉政电影播放、廉政书画展、廉政党课等十大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影响面非常大,参与人员最多一次超过12000多人次。
选用典型案例,扩大警示教育效果。通过“廉政宣传月”的警示教育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树立了知廉、守廉、助廉、崇廉意识。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精心选取市人防办原主任赖月亮、临桂区人大原主任刘修荣等4个典型案例,在全市开展警示教育,还将永福县原政协主席刘永祥为黑势力做“保护伞”做为全国典型警示案例。将这些典型案例在国家纪检网、省纪委网站、市级媒体、市级纪检网站同步曝光,扩大典型案例的警示覆盖面,为的就是让人不在重蹈覆辙,让领导干部认识“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目的。(桂林市纪委监委 莫桥林)
编辑:马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