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百色市纪委以工作场所标准化、信访举报处理规范化、信访举报工作制度化等“六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在硬、软件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夯实信访举报基础工作。
工作场所标准化。先后投入433万元进行市、县、乡三级信访举报部门来访接待室建设及配备办公专用电脑、密码柜、监控摄像、报警系统等专用设备。目前,市县两级纪委已全面完成来访接待室的规范化建设,预计今年10月底将有60%以上乡级纪委实现接访窗口标准化。
信访举报处理规范化。重视指导和检查,市、县两级信访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信访举报件录入及时准确,转办速度加快。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供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线索1394条,初步核实1018件,转立案609件,挽回经济损失430.44万元。
信访举报工作制度化。在市、县、乡纪委接访场所统一更新信访举报工作公开专栏内容,县、乡、村(社区)的“阳光信访举报”公开栏做到全覆盖。修订工作制度,规范内部办理“信、访、电、网”的工作流程,紧紧围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深化“四访”工作制度,1至5月,全市组织开展公开接访32次、定期接访385次、带案下访483次、重点约访265次。
信访举报文化宣传经常化。按照“一县一节目”“一乡一长廊”“一村一版”的要求,建设信访举报文化宣传长廊;在百色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大型LED显示屏滚动播放信访举报公告两周以上,在百色纪检监察网、《右江日报》显要位置发布《百色市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公告》;利用当地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日,以诗歌、卡通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丰富信访举报文化内涵。
信访档案归档格式化。按照“文件齐全、科学组卷、规范整理、及时归档”要求收集归档。规范使用信访举报审批、了结、反馈及转办件、交办件、上报件等文书格式,使用标准统一的“转办文号”“交办文号”“上报文号”及其他文号。对信访初核件、函询件、谈话件等材料,按照“一案一卷”或“一案多卷”要求归档。
信访队伍专职化。配齐配强全市信访举报工作人员,全市12个县(市、区)均配备2名以上的信访举报专职人员,135个乡镇都设有1名以上信访举报工作专职人员,市、县、乡三级联动的信访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加强培训,1至5月全市举办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业务培训班27期,集中培训信访举报干部980人次;组织基层信访举报工作人员轮流到市、县纪委信访室跟班学习1个月以上。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