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用好信访“三时态” 跑好反腐“第一棒”

来源 | 西乡塘区纪委2017年01月11日 16:41

  2016年,西乡塘纪委监察局进一步深化“三转”,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信访举报工作,着力用好信访“三时态”, 跑好反腐“第一棒”,有效提高群众信访举报受理和办理工作水平。


  回看信访工作“过去时”,问题线索重新“过筛子”。一是仔细排查“过去时”的问题线索。针对近年来信访件数量多、反映问题广的特点,把仍具有可查性、线索较明朗的信访件筛选甄别出来。开会讨论,认真研究,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走访核实,并定期向主要领导汇报排查工作情况。2016年共排查出历年信访件问题线索10件,本级初核8件,立、结案3件;交由下级纪检监察机关核实信访件线索2件,立、结案2件。二是妥善处理“过去时”的重复信访件。委局对2015年以来信访室收到的连续3次以上重复举报件进行梳理汇总,其中属纪检监察机关业务范围的多次举报信访件5件,立、结案3件,其他2件信访办结。此外,督促各基层纪(工)委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举报件工作,着重做好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相关反馈工作,认真做好息诉罢访工作。


  把握信访工作“进行时”,持续推进“窗口”作用。一是把握好网络举报方式“进行时”。网络举报是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群众联系的特殊窗口和重要途径,一些能提供重要问题线索而不愿意署名的群众成为网络举报的主体。对于线索模糊的网络举报件,进一步联系只用“网名”举报的反映人,把握好任何有可查性的线索;对于较为详细的问题线索立即转纪检监察室进行初步核实。2016年收到网络举报件立、结案2件,与2015年相比突破网络举报件“零立案”。二是做好信访举报宣传工作“进行时”。广泛入户宣传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受理范围、举报方式等内容,引导鼓励群众逐级举报、实名举报。委局在“西乡塘纪检监察”门户网站和“清风西乡塘”官方微博铺设网上“民声通道”,公开信访举报电话,在各村、社区设立举报箱,覆盖率达到100%。2016年信访件301件,与2015年同期相比提高69%。三是妥善接待群众来访“进行时”。群众来访反映纪检监察机关业务范围外的问题,大多数因为有情绪或不了解应该向哪些相关部门反映,所以纪检监察信访部门也是引导群众往正确途径反映问题的重要纽带,同时深挖其中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016年,从群众来访反映业务范围外的问题中挖掘案件线索3件,立、结案1件,信访办结2件。四是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进行时”。通过夜访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实地了解扶贫决策部署和扶贫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面对面询问惠农政策落实、各项资金发放、干部作风等事项。2016年委局干部走访了12个贫困村总计60户,其中收集到村民反映问题线索20条,立案2件。五是信访监督执纪“进行时”。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问题较小、情节轻微的,通过信访函询、谈话等方式进行教育提醒。2016年以来,发出信访函询通知书22件、进行领导干部谈话函询27人次。


  持续推进信访工作“将来时”,稳步提升信访工作效能。一是强化基层层级建设,持续推进基层信访信息栅格。不断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强化镇(街道)、村(社区)信访举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在乡镇农贸市场等醒目位置公开纪检监察机关信访受理范围、群众举报问题流程、举报注意事项以及举报信如何书写等,为群众信访举报提供便利条件,扩大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影响,增加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透明度,推进阳光信访公开工作。二是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探索监督执纪 “四种形态”在信访工作中的应用。大胆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不断促进“四种形态”在信访举报工作方面运用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把“四种形态”的内在要求体现在信访受理、信访件线索处置及信访监督等环节之中,在学思践悟中掌握“四种形态”精髓要义,在具体工作中提高政策运用水平,在转变作风中改进监督方式,不断提高精准执纪本领。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