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巧用“三张牌” 严防“灯下黑”

来源 | 桂林市纪委2016年12月15日 15:09

  近期,桂林市纪委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严管就是厚爱”的要求,对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拓宽监督面,用“蓝牌”、“黄牌”、“红牌”将问题进行分类,设置蓝色监督提醒卡、黄色监督督改卡、红色监督预警卡,走出了一条超前预防,机制规范,运作到位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新路子。


  “蓝牌”提醒,预防解化。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市纪委把约谈提醒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把收集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立为“蓝牌”,进行预防性的提醒约谈,及时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10月,市纪委干部监督室对11县6城区的纪委监察局班子和市直纪检组分别进行了监督提醒约谈,共约谈500人(次),列出负面清单30多条,发放“蓝牌”30多张,预防和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0多起。同时,对年内挂“蓝牌”提醒约谈3次以上的发蓝色监督提醒卡,超过3次以上的升为黄色监督督改卡。


  “黄牌”警告,教育转化。为确保纪检监察干部不出问题、少出问题,把小问题立为“黄牌”,采取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式的方式进行警示约谈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被挂“黄牌”警示约谈3次的发放黄色监督督改卡,进行书面告诫,对整改到位的及时除去“黄牌”。今年以来,警示约谈和批评教育36人次,发放“黄牌”20多张,发放黄色监督督改卡3张,扯袖子预防和化解问题30多起。对警示约谈3次及以上的发放红色监督预警卡,在全市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并把结果和整改情况输入纪检干部动态信息库纳入年度考核,作为业绩评定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让结果运用常态化,达到了“约谈一次,警示一片,挽救一批”的预防的效果。


  “红牌”追责,查处净化。把违纪的问题立为“红牌”,给予严厉的查处。为确保纪检干部的纯洁性,防止“灯下黑”,桂林市纪委以零容忍的态度,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查处力度。自成立市纪委干部监督室以来,收到反映纪检监察干部信访举报案件38件,信访了结21件,查结17件,查处违纪违规纪检监察干部副处级1人、副科级7人、一般干部9人。对桂林市园林局原纪检组长贺谋履行监督职责不到位、平乐县国土资源局原纪检组长周谋受贿和全州县粮食局原纪检组长蒋谋违规使用公车等5起典型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调离纪检监察工作岗位2人,扫清“蛀虫”,净化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编辑:刘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