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创新推行“1234”信访工作模式,提升了信访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了“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镇、大事不出县”的目标,有效地维护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组建一支队伍,解决村级信访工作“有人干”的问题。加强基层信访信息工作网络覆盖面,将信访工作平台延伸至村一级,全县98行政村(社区)都设立了群众来访接待室,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本村的信访总信息员,各屯队长兼任本屯信访信息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反映信访诉求,做到诉求有去处、诉求有人管、诉求有着落。
搭建两个平台,解决村级信访工作“如何干”的问题。一是建立村级接访工作平台。在村部成立群众来访接待室,配备达到“10个有”,即有办公场所、办公桌椅、办公电脑、档案柜、通讯工具、接访流程图、工作职责、宣传手册、工作台账、人员值班,确保村级接访工作平台正常运转。二是建立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下访平台。县主要领导每月下访或接访至少1次,其他县领导每月下访或接访至少2次,乡镇主要领导每周下访或接访至少一次,并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值班接访;村民委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在本村信访接待室值班接访,将信访工作列入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评的内容。
强化三级联动,解决村级信访工作“干什么”的问题。一是建立基层重大信访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预警预告机制。成立村级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排查村屯内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二是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化解各种信访问题机制。村级信访信息员负责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登记工作,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县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联合下到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协商处理,最大限度实现在村级息诉息访。三是筑牢非访重访防控“四道防线”。第一道为屯级防线,第二道为村级防线,第三道为乡镇级防线,第四道为县级防线。明确每道防线工作职责,对非访重访案件和重点人员实行四重管控。
抓好四个重点,解决村级信访工作“干得好”的问题。一是抓好问题排查稳控工作。做好平时全面排查和重点时期、重点人员上访的排查稳控工作。二是抓好初信初访办理工作。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同时畅通反映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双向渠道。三是抓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宣传栏、板报、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四是抓好重大信访件及疑难积案的化解工作。对重大信访件及疑难信访积案,实行“五包”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将党政领导解决重大信访及历年积案工作列入年度考评。
实践证明,凤山县“1234”信访模式,使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向上级机关反映和诉求各类问题,从而有效解决了边远乡村群众投诉难、信访难等问题。2015年以来,凤山县乡村群众到县级或县级以上的信访为75批265人次,同比2014年下降47%和38%。
编辑: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