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来宾市紧紧抓住“两个责任”这个“牛鼻子”,通过实施党风廉政建设“源头治理工程”、“高压惩治工程”和“队伍建设工程”,惩治与预防并举,“破”、“立”结合,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把纪律挺在最前沿,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开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政治生态。
传导压力 ,扛牢责任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是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内容。来宾市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都冲着纪律去,“一把尺子量到底”,把纪律建设的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职责定位。针对落实主体责任意识逐级递减的问题,加大压力传导力度,层层建立责任清单,切实解决“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二是坚持落实“三级约谈”制度。每个季度,市、县、乡三级党委围绕一个主题,分别开展一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集中约谈,推动各级党委、纪委把“两个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三是加强检查考评。由市委各常委分别带队,对“两个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评,有力推动了“两个责任”的落实。市委、市纪委主要领导多次率队深入市直单位和县区、乡镇进行专题检查调研,推动从严治党措施和“三转”要求向基层延伸。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实行“一案双查”,形成落实责任的强大倒逼机制。2014年,来宾市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系统和单位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103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约谈或问责。今年,针对金秀县政府主要领导严重违纪、象州县连续出现窝案串案和水利系统塌方式腐败等问题,来宾市委责成金秀、象州县委及市水利局党组深刻检讨。
源头治理,筑牢防线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必须抓好源头治理工作,从根本上铲除违纪行为和腐败滋生的土壤。该市创新方式实施“源头治理”工程,切实筑牢思想、制度、监督三道防线,推动推动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取得实效。
加强纪律教育,筑牢思想防线。通过廉政谈话、上廉政党课、警示教育、案件通报、组织观看专题片等形式,开展经常性教育,使党员干部知晓纪律的底线,强化规矩纪律意识,自觉做到心有戒尺,令行禁止。今年,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党政主要领导上廉政党课、组织观看专题片等形式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受教育党员干部9万人次。投入3500万元建成来宾市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和桂中第一支部廉政教育基地,自今年6月下旬启用以来,累计接待党员干部171批次7000多人次。
加强建章立制,筑牢制度防线。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审批事项从368项减少到148项,精减60%,规范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2014年来宾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满意度排全区第2位。全面实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等事项制度。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出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招标评标定标办法等制度,派监察小组常驻交易中心开展日常监督。去年以来,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的项目511个,节约资金1.96亿元。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深化住建、国土、财政、检察院等重点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完善城市规划、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民生资金等方面的监管制度,规范了权力运行。
加强督促检查,筑牢监督防线。组织抽查117个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清查和纠正违规违法突出问题57个,涉及金额4.9亿元。今年,重点检查了教育薄改项目,发现问题13个,涉及金额6000多万元。成立了全区唯一的市级巡视机构,并着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去年,共组织对27个市直单位、3个市直国有企业、2个县(区)开展专项巡视,发挥了巡视的“利剑”作用,增强了威慑力。今年,全力支持配合自治区党委对来宾市开展巡视工作,主动向巡视组提供问题线索1240条。并认真做好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巡视组转交的334件党风廉政信访件办结率达到85%,查处了一批违纪违规案件。
高压惩治,打虎拍蝇
纪律审查是严肃党纪、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必须加大纪律审查力度。该市深入实施“高压惩治”工程,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既打“老虎”,又拍“苍蝇”, 持续释放出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不敢”的氛围初步形成,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信心度”明显提升。
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去年全市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72件,同比增长30%;其中,市纪委立案查处29件,增长107%,查处处级干部20人,增长185%。今年1~7月,全市立案查处292件,同比增长54%;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6人,增长66%;移送司法机关34人,增长100%。今年截止目前,市纪委立案41件,查处处级干部25人,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总数。特别是查处了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郭燕、金秀县原县长赵贵坤、原合山矿务局局长谭光林等一批大案要案,以及水利系统、政法系统、建设领域等系列案件,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同时,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苍蝇式”腐败问题,去年以来,全市查处涉及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粮食直补、畜牧养殖、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166件,涉案金额4860多万元,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集中开展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多占住房、超标使用办公用房等正风肃纪25项专项整治,带动作风整体好转。去年,市本级“三公”经费下降1/3,其中接待经费下降达2/3,有的市直单位下降九成以上。全市3600多辆公务用车节假日实行集中停放。强化日常执纪监督,做到重大节假日必检查、专项整治必检查、侵害群众利益必严查、顶风违纪必严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去年以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0起,处理25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1人,尤其是2014年查处问题数和处理人数均占全区1/4左右。
抓早抓小,治病救人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必须抓大不放小、抓早不抓晚,维护党员干部队伍这片“森林”的健康成长。该市各级纪委严格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党员干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对违纪问题及时处理,从紧盯违法转变为紧盯违纪,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真正把“纪”挺在“法”前,让纪检监察机关成为“干部之家”。2014年以来,市纪委对全市干部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大清理,梳理出问题线索736条,对有轻微违纪行为的162名党员干部及时进行组织处理,对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171名党员干部及时批评教育,并责令整改,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对各县(市、区)四家班子领导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使用越野车、违规使用工作经费、公款旅游等问题进行全面清查和整改,清退违规资金320万元;集中开展教育、水利系统专项整治,清查出违规资金544万元,党员干部主动上交违纪款84万元。今年,该市进一步加大对违反党的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等问题的查处力度,比如严肃查处忻城县红渡镇党委、政府组织外出考察不严格履行请示报告手续、违规接受企业吃请等违纪问题,从早、从严坚决纠正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行为。
深化三转,锻造铁军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离不开纪检机关这支专门的队伍。市委部署实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工程”,推动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并逐级向基层延伸,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目前已完成市、县两级纪委内设机构改革,市、县纪委分别按40%、30%配备了办案力量;市、县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精减到15个以内,将更多力量聚焦到主业上来。规范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的分工,明确不再分管纪检监察工作之外的工作,做到专职专责,把精力集中到纪检监察工作上来,有效提升了监督水平。
改革完善纪检监察派驻工作。明确部门纪检组长在班子中的排序,提升了纪检组长的政治地位;改革和调整市纪委派驻机构,通过单独派驻或归口监督的形式,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市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机构的全覆盖;对派驻纪检组长实行“单列考核”,使派驻机构更专注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的监督;整合派驻机构资源,今年抽调45名市直单位纪检组长组成5个工作组,参加市纪委中心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加强了纪检监察力量。
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按照“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要求,对纪检监察干部从严监督管理,防止“灯下黑”,去年以来,对7名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纪检干部的综合素质,有效解决一些纪检监察干部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问题。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