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保卫战

来源 | 广西纪检监察网2015年08月26日 08:28

 

 

桂林保卫战

日军飞机飞至桂林上空,向下投弹。 视频截图

 

 

桂林保卫战

 

桂林保卫战

战后回到桂林的女子,以及被烧毁的家

 

  桂林,是广西北部重镇,历史上长期是广西的首府,向为兵家所必争。19421年秋,国民党爱国军队在这里开展了一场抗击日军入侵的保卫战。战斗虽以中国守军惨败、城市夷为焦土而告终,但中国军人却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

 

  1944年,日军在其海空主力被美军歼灭,海上交通线被切断之后,为建立从华北到越南的“大东亚交通线”,以运送兵员和物资,支撑危局,遂实施其“一号作战计划”。在打通平汉线,陷长沙、衡阳之后,日军即南下展开“桂柳战役”,其中一路以第三十七、第四十、第五十八等三个精锐师团以及关东军山地部队共10万之众,沿湘桂铁路南犯广西省会桂林。
    

  面对日军攻势,国民党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衔命组织桂林防守战。他原准备在桂林组织一个大的战役,以桂系第十六集团军主力第三十一军和第四十六军守桂林,待日军在城下受到一定程度消耗之后,调在贵州整训的中央军主力围歼日军。白崇禧指导成立了桂林城防司令部,亲自向蒋介石保荐以打防守战见长的第十六集团军中将副司令韦云淞提任司令,并亲到桂林部署防务。但蒋介石着眼于保存实力,留待日后同共产党较量;同时欲借日军之剑削弱桂系实力,因而不同意调中央军入桂参战。白崇禧见事不可为,遂以守城必须有城外机动策应为由,将三十一、四十六两军中的亲信部队、战斗力较强的第一八八师和第一七o五师调出挂林,只留下战斗力较弱的一三一师和大部分是新兵的后调师一七o师防守桂林,配属七十九军之七一二团叉两个步兵营,以及约两个营的炮兵部队,总兵力约8万人。战役由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
   

  由于工兵部队和器材缺乏,守军的防御工事大部分为野战工事,一部分则是利用石山岩洞加砌石块构成的掩体,少量重点阵地前设铁丝网及地雷。战前,城防司令部曾三次下达紧急疏散令,命全城居民撤离;还以“扫清射界”为由,焚毁和拆除各阵地前可能影响射击和资敌利用的大量房屋。

            

(二)

     

  9月下旬,日军越过黄沙河,直扑广西北面门户全县(今全州县)。布防于全县的中央军第九十三军一触即溃。为严肃军纪,张发奎下令该将军长陈牧农枪决。由于全县门户洞开,日军长驱直入,10月下旬即完成了对桂林的合围。
  

  日军将攻城的重点突破方向定在城东。11月1日起,日军在大炮的配合下,向猫儿山、屏风山等独立据点发起攻击。守军奋勇抵抗,象鼻山等阵地的炮兵积极支援,猛轰进犯日军,予敌以重大杀伤。日军不断增加攻击力量,昼夜进攻,战斗一日烈甚一日,守军伤亡惨重,两处阵地于4日失陷。随后,日军即以此为支撑,逐点攻击侧翼已暴露的普陀山、月牙山守军阵地。守军凭藉石山阵地,顽强抵抗,有的阵地反复争夺,数度易手,多处发生白刃格斗,双方死伤枕籍。激战至7日,在予敌以大量杀伤之后,守军后援不继,各山头阵地相继失陷,三九一团团长覃泽文被迫将指挥所和残余部队撤入七星者内,继续抵抗。
  

  在城东激战的同时,日军在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北门车站、甲山和西门德智中学以及南门将军桥等守军阵地发起全线进攻。守军依托既设阵地,以猛烈的火力痛击日军,击毁其坦克5辆。消灭其大量有生力量。但由于兵力、火力均逊于日军,伤亡也相当惨重。战斗至7日,德智中学附近部分阵地失陷。
   

  11月8日,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从各个方向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全城硝烟弥漫,各阵地一片火海。午后,日军摧毁中正桥(今解放桥址)西侧盐街一线守军阵地,随即分乘木排、竹筏,强渡漓江,一股日军约300余人占领了桥头堡,并向南北两侧发展。象鼻山守军炮兵倾泻炮弹拦阻,终于遏止日军后续部队渡江。韦云淞连夜派预备队反击窜入市区之敌,但未能得手。次日,又命一七o师副师长巢威亲率预备队又一次发起反击,激战至午后,桥头堡和河西沿岸,两处阵地始告恢复,但未能全歼突入之敌,部分日军龟缩于街道房屋内负隅顽抗。
   

  11月10日,日军增加兵力,向城内发起总攻。城内城外,飞机、大炮轰鸣,枪弹纷飞,各阵地喊杀声、军号声响成一片,城防司令部所在的鹦鹉山岩沿前频落炮弹,战斗进入白热化。午后,又一批据点落入敌手,部队伤亡惨重。城外机动部队则不知去向。韦云淞判断,晚间东、北之敌可能突入市中心,西、南之敌次日必攻入城内。如不在黄昏后利用夜暗突围,将会全军覆没。遂于下午4时许召开各部队官长紧急会议,决定并部署突围事宜。会后节云淞向张发奎电请突围,张回电称“死守待援”。韦云淞再向白崇禧电请突围,未等电复(白向蒋介石请准突围的复电次日始发出,守军因电台损失终未收到),即实施突围行动。黄昏以来,各阵地留少量部队掩护,大部队陆续经城西德智桥向西南方向突围。由于行动仓促,组织不严,秩序混乱,加之在德智桥、猴山坳一带又遭日军阻击,部分部队人员伤亡和被俘,大部分脱险。掩护的部队战至拂晓,非伤亡即被俘,全城陷落。

 

(三)

  

  桂林保卫战9仅历时10天即告失败,守军阵亡5600余人,被俘13000余人,国人殊为痛心。但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三十一军参谋长吕旃蒙等爱国将领、中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无愧于中华民族的铁血男儿。同壮烈殉国的三位将军一样,参加桂林保卫战的中下层军官和广大士兵,克尽守士御敌之责。三九一团据守猫儿山前孤立阵地的二个排,后援困难,他们同持有火焰喷射器和有备种大炮支援的日军激战数日,打退了敌人31次进攻,杀伤大量日军,最后仅一人生还。守卫德智中学西侧山头的七一二团一连,打退日军一波烈于一波的攻击,最后仅8人生还。三九一团防守东江一线山头阵地,前有日军的锋刃,背有漓江的隔阻,后援困难,山头阵地相继失陷后,撤入七星岩内坚持战斗。日军惨无人道地向洞内施放毒气,洞内800多名守军(包括一部分伤病员),全部牺牲于岩中,无一入出来投降,演出了整个防守战中最壮烈的一幕。
   

  桂林光复后,桂林人民将三将军和800壮士安葬于七星公园内风景秀丽的霸王坪,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摘编自《广西抗战纪实》,图片来自《桂林生活网》等)

  

 

桂林保卫战

 

   

 

 

桂林保卫战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