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盯紧责任人 种好责任田

来源 | 广西纪检监察网2015年08月17日 09:06

盯紧责任人 种好责任田

——梧州市以“3+1”约谈模式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两个责任”部署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梧州市纪检监察系统共立案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违纪案件120多件,同比增长63.6%。

 

  “必须保证纪委聚焦到执纪监督问责主业上来,这是体现党委领导责任的具体内容,也是履行主体责任的分内之事。”6月16日,梧州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全区县(市、区)委书记集体约谈会精神时,要求班子成员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市性会议上也多次对此进行强调。该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说:“过去,市纪委派员参加议事协调机构联合督查、行风评议等,每年种‘别人田’不少于200次。而类似情况,现在几近为零。”
       

聚焦“关键少数”,把从严治党抓在手上

   

  “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今年6月以来,梧州市委在贯彻全区县(市、区)委书记集体约谈会精神过程中,以“3+1”全覆盖模式约谈各级党政负责人,即市委书记分别约谈市委班子成员、市直单位党政负责人、全市乡镇党政负责人;市纪委书记约谈民生资金密集部门党政负责人,把约谈效果作为检验抓落实的重要标准。

 

  “党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在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履行主体责任上必须身体力行,要求各级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各级整改的,自己带头整改。”在6月16日的市委常委会上,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对班子成员进行集体约谈时提出明确要求。各位常委认为,全区县(市、区)委书记集体约谈会是自治区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有力举措,采取“3+1”约谈模式认真落实全区约谈会精神,是督促全市各级党委扛起管党治党责任的有效途径。

 

  思路已经定下,就要付诸行动。6月26日,市委分别召集市直部门党政负责同志、全市各乡镇党政负责同志进行集体约谈,学习贯彻全区县(市、区)委书记集体约谈会精神,落实市委关于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相关部署要求。“一些单位和乡镇在履行主体责任方面存在思想认识不以为然、对职责内容不甚了了、抓落实不在状态、对工作效果不闻不问等四种不良倾向。”市委书记黄俊华在集体约谈会上,直言分析指出一些部门单位落实“两个责任”存在虚化甚至空转的突出表现。

 

  “党委书记要当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理念。”7月3日,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荣誉称号的长洲区党委书记黎云,赴京接受党中央表彰归来的第二天,就召集各镇各单位党政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学习贯彻全区县委书记集体约谈会及全市乡镇党政负责人集体约谈会精神,部署开展对照检查和落实整改措施。

 

  6月中旬以来,梧州市各级党委(党组)以查找存在问题、推动整改落实为重点,采取分层级、分系统、分领域的办法开展约谈,共查找到落实“三严三实”和“两个责任”方面的整改事项473项,已落实整改或正在推进的事项396项。

      

聚焦“重点部位”,让主体责任落地有声

  

  “对约谈发现的情况,属于共性问题的,党委要研究解决;属于具体问题的,党委也要挂账管理、加强指导、限期整改、跟踪问效。”6月下旬,市委针对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突出问题,立即部署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全市乡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转变作风、正确履职”教育,派出由市纪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和市法制办人员组成的宣讲小组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开展宣讲,重点剖析本市发生的不担当、不作为典型案例,推动作风转变。

  

  “罚一人而三军震”,激浊才能扬清。就在“转变作风、正确履职”教育宣讲小组宣讲期间,市委研究决定对一批违反纪律的干部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其中,受到处理的市直单位处级干部就有7名。

  

  “抓作风,要坚持领导抓、抓领导,举一反三、对照检查,整理出干部不正确履职的问题清单。”7月22日,听了市委“转变作风、正确履职”教育宣讲小组的宣讲后,龙圩区党委书记陶辉明确表态。到7月底,全市共举办“转变作风、正确履职”教育宣讲8场,3600多名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接受教育,各级党政班子成员对照职责分工查摆出存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事项1800多项。

  

  针对落实“两个责任”压力递减的倾向,市委在6月底出台的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实施办法中,除了详细列出党委班子、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等党委主体责任的具体清单外,明确了15种责任追究情形。对此,市委的态度十分明确,就是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督促一级办、一级推动一级干,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针对一些领导干部以管理严格为由,不时出现慢作为、不作为等消极应付了事的现象,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出台强化对干部日常监管的配套制度,破解干部不作为情况掌握难、科学处理难、源头治理难等难题,对不正确履职的干部及时发出“黄灯提醒”直至“红灯警报”。今年以来,共有8名处级干部因不担当、不作为被调离领导岗位。

  

  “要正确处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决不能一谈了之、以约谈代替处理,要分析透切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找到科学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万秀区党委书记黄恩在约谈该区各单位党政负责人时表示。该区深入剖析今年查处的两起干部对微型企业主“吃拿卡要”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完善了从申请、验收到财政补贴发放的微型企业服务发展工作配套制度。

  

  “落实主体责任,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就要敢得罪少数人。”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222件,通报典型案例3批16起,并通过信访函询、诫勉谈话等多种方式,对一批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聚焦“民生领域”,保惠民政策生根开花

    

  “3+1”约谈的效果如何,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党员干部是否清正廉洁,群众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

  

  “有些村干部,就在农信社门口等着危改户取钱出来,明目张胆伸手索要‘辛苦费’。对此,必须从严从实抓监督,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案情分析会上,苍梧县旺甫镇纪委副书记全向菊深有体会。去年,该镇纪委通过倒查资金流向、实地查看等方式摸排问题线索,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查处了一起镇村干部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向20多户危改户索要“辛苦费”的案件。

  

  “分析案件查处情况,民生资金密集部门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心无戒尺、行无规矩,利益驱动、插手工程,雁过拔毛骗取补贴、设租寻租、以权谋私等。”受市委委托,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黄中贤召集市直14个民生资金密集部门党政负责人进行约谈,指出存在问题,部署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民生资金监管部门组织力量,深入分析近年民生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规律及执纪监督中遇到的困难等,全面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问题线索摸排网络,集中开展民生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整治。

  

  “我们要从约谈会中吸取典型案例的深刻教训,继续加大对民生资金的监管,规范民生资金的使用程序,让民生资金真正惠及老百姓。”长洲区倒水镇党委书记欧超间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以来,倒水镇共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涉农违纪案件4件,赢得了群众支持和信任。

  

  “一条重要的线索,两县纪委共立案10件。”7月23日晚,带队夜访农户收集问题线索的市纪委下访组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市纪委收集到群众反映一些基层干部在渔业用油财政补贴发放中“吃拿卡要”的问题后,迅速派员到基层指导查处工作,不到一个月时间,苍梧县、藤县纪委就查获10起内外勾结侵吞骗取国家渔业用油财政补贴的违纪违法案件。

  

  “抓民生也是促发展。加强民生资金监管,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这是我们镇党委落实约谈会精神的一项硬任务,一定要抓紧抓实。”苍梧县石桥镇党委书记周仲春表示。据了解,1至6月,梧州市共立案查处民生资金领域违纪违法案件100多件,对党员干部形成了有力的震慑和警示,为各项惠民资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约谈会后几天,市委书记黄俊华再次在市纪委的信访汇报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进一步加强信访信息定期研判,及时为市委更好地履行主体责任提出意见建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没有休止符,“3+1”约谈掀起的“冲击波”,继续向纵深延展。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