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打出狠纠“四风”组合拳

来源 | 自治区纪委2015年07月23日 12:45

  2014年以来,南宁市纪委立足三转,从“早”字做文章,采取监督检查、惩戒问责、制度建设等措施,打出狠纠“四风”的组合拳,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监督执纪,深入纠正“四风”突出问题。


  创新监督方式,发现问题“早纠正”


  整合全市纪检监察、政府特邀监察员、媒体监督力量,建立“监督检查人员库”, 采取滚动督查和电脑随机抽样的办法,实行“五无”监督检查方式(无当地陪同人员、无特定目标、无特定群体、无特定路线、无远近之分),健全联动监督机制,去年以来,结合专项治理活动,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关键节点,分组包片对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等问题的重点场所开展明查暗访120多次,发现存在干部队伍中的各类“四风”“六病”等作风问题34529个,发出督办函、挂牌督办函和问责处理意见函4308份,勒令整改3家不符合要求的会所,停建1家高尔夫球场,清退违规多占住房648套。对中办、国办和自治区专项督查组反馈的涉及办公用房面积、机关运行经费、高尔夫球场整治等12个方面的27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人。


  狠抓惩戒问责,违纪违规“早查处”


  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和顶风违纪的“四风”问题,今年来,坚决查处南宁市调处办主任陈子剑公款吃喝、邕宁区原副区长陈慧芬驾驶公车脱岗打球、宾阳县计生服务站违规发放津贴补贴、上林县澄泰乡初级中学违规设立“小金库”、隆安县丁当镇丁当社区党总支书记覃贤违规大操大办婚庆等6起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顶风违纪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今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快查快结的原则,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1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6人,其中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立案查处6人(给予撤职处分1人,给予党内处分5人),并作为典型案例在春节前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了“正风肃纪”的强大震慑。


  严查损害群众利益案件,今年来,南宁市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各县区、开发区拆迁补偿、移民补助、学生营养补助、危旧房改造等涉农惠民专项民生资金监管工作和下拨资金使用情况、“吃空饷”情况开展监督检查3次,盯紧资金经费的管理、使用、发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8个,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人12人,问责整治“吃空饷”不力的责任人8名;开展民生资金监管系统调研活动1次,健全完善了民生资金监管系统。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查处截留、挤占、挪用、套取甚至贪污、私分民生资金等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73件,收缴违纪资金207.8万元,纠正违规资金906.5万元。


  狠抓制度建设,干部行为“早规范”


  制定出台操作性制度,通过学习宣传让党员干部“早知方法”。今年4月,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实施办法》,及时组织各级党委和派驻纪检机构负责人深入学习讨论,在媒体开辟专栏开展宣传引导。南宁市明确把纠正和查处“四风”问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履行主体责任的范畴。制定党委和纪委(派驻机构)落实“两个责任”的绩效考评标准和评分细则,加大作风建设考评占分比重;各级党委和纪委(派驻机构)分别细化量化落实“两个责任”,纠正“四风”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研究制定了《南宁市强化监督严明纪律约谈制度》,进一步细化党委(党组)、纪委(派驻机构)开展工作约谈、信访约谈和廉政约谈的内容、工作方式和具体步骤。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出台涉及改进作风、干部监督管理、“三公”经费管理等具体措施740多项,扎紧扎牢制度笼子,以制度规范、制约干部行为,真正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