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造假 韩科学家在美获刑

来源 |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年07月13日 09:10

  一名旅美韩国科研人员因学术成果造假,不仅丢了饭碗,而且受到刑事罪名起诉,7月1日被判监禁,锒铛入狱。


   韩东杓现年58岁,在美国参与一个艾滋病疫苗研究项目,造假成果一度让世人以为疫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08年,韩东杓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凯斯西保留地大学参与教授迈克尔·赵领导的艾滋病疫苗研究项目。研究小组发现,兔子体内产生艾滋病病毒抗体,被学术界认为是重大成果。


   实际上,这一发现是韩东杓造假的结果。他供述,起初误把含有抗体的人血与兔子血混合,从而导致实验结果看似兔子体内产生抗体。他发现了错误,但是隐瞒不报,而且继续造假,理由是不想让导师迈克尔·赵“失望”。


   2009年,团队应聘到艾奥瓦州立大学继续这项研究,而且获得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机构国家卫生研究院资金资助。


   然而,2013年初,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验证韩东杓所在团队实验结果时,发现异样。迈克尔·赵随即报告了这一问题,艾奥瓦州立大学和美国政府开始调查,韩东杓承认造假并辞职。


   骗局曝光后,监管国家卫生院资助项目的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禁止韩东杓3年内参与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校方向政府退还了作为韩东杓薪酬的50万美元。


   韩东杓所受惩处是研究诚信办公室对普通造假骗资金行为所给予的最重处理。但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韩东杓造假事件受到美国国会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利的关注。格拉斯利曾调查学术不端行为,认定韩东杓所受惩处太轻。“他蓄意篡改研究结果,以欺诈手段浪费了数以百万计美元的纳税人资金,因而这一惩罚看上去非常轻。”格拉斯利2014年2月向研究诚信办公室致信道。


   由于格拉斯利的介入和媒体大量关注,美国联邦检察部门对韩东杓提出刑事罪名指控。一家法院7月1日判处韩东杓入狱57个月并偿还720万美元研究经费。


   因学术造假丢掉工作的事件屡见不鲜,不过受到刑事罪名起诉并且入狱的事件并不多见。《华盛顿邮报》报道,2006年,一名研究人员承认提供虚假信息以获得政府资助,被判处入狱1年,是同类事件中首个被判入狱的例子。


  这一案件中,韩东杓的律师请求法官判处缓刑而不是入狱,称韩东杓就自己的所作所为表达了悔意,而且前途尽毁,难以在行业中立足,乃至面临遭驱逐的境地。


   检察机构则坚持要求他必须坐牢,以儆效尤。

 

编辑:刘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