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希腊问题的症结所在”

来源 | 《党风廉政教材》2013年 第二辑2013年08月07日 08:39

  闹得沸沸扬扬的希腊债务危机,正影响着这个古老的国度。目前,希腊外债总额高达4850亿美元,是GDP的1.6倍,人均负债4.4万欧元。
  表面上看,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长期存在财政赤字,国家入不敷出,“拿着士兵的工资,过的却是国王的生活”。但是,从深层次看,所有这些因素背后都存在腐败和政府治理不善问题。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形容腐败是“希腊问题的症结所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希腊国债是症状,腐败才是病因。

  一、“大众腐败”造成税收流失严重

  逃税是希腊全社会的普遍现象。根据希腊财政部的统计,全国90万人共拖欠税款近411亿欧元,占当前欧盟给希腊贷款援助总额的40%,其中5%的逃税者占总欠税额的85%,国有的希腊铁路公司以欠税12.6亿欧元名列榜首。
  据希腊企业联合会调查,为逃避税款,部分企业不为职工办理任何保险、不纳入政府监管范围,成为“影子经济”,目前此种地下经济已占希腊GDP的1/4至1/3。同时,大量资金为避税争相外逃。希腊中央银行称,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28日,仅转移至“避税天堂”瑞士的资金就不低于333亿欧元。希腊财政部初步查实,2009年以来,至少有40余位政治家向海外转移巨额财产,很多转账交易甚至是在议会大厦内完成的。
  希腊雅典大学教授索提罗波罗斯表示,希腊全民偷逃税款,对国家而言,是一种典型的“大众腐败”。对于深层次原因,前总理帕潘德里欧分析称,希腊许多人都在问自己,“如果政客腐败,那为什么要缴税?”

  二、特权福利导致政府支出过于庞大

  希腊公务员数量占全国劳动人口的10%,是英国的5倍,加上政府发放工资的其他人员,总数高达全国劳动人口的20%。希腊公务员工资福利比私营部门高出近一倍,每年可享受14个月工资加1个月以上的带薪休假。与之相对应的是,希腊在家庭、医疗、失业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支出仅占福利总支出的3.2%左右。
  希腊公务员的“特权福利”建筑在财政赤字之上,暂时肥了一部分人,最后却败坏了整个国家。在债务危机背景下,希腊福利支出依然高达GDP的20.6%,占政府总开支的41%左右,在欧盟27国中比例最高,成为国家财政最沉重的负担。2010年和2011年,希腊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财政赤字,但赤字额仍高达210亿欧元以上。未来十年,希腊仅养老金的资金缺口就高达4000亿欧元。

  三、政治腐败造成政府监管松散和效能低下

  1973年,希腊推翻军人政权,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但嫁接来的政治制度存在严重弊端。为赢得选举,希腊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泛希社运和新民主党争相开出超出财政能力的高福利承诺,使国家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债务危机来临时,两党相互拆台,造成严重的政治僵局,最后不得不推选党外人士帕帕季莫斯出任新总理。
  2007年,前总理卡拉曼利斯高举“肃贪”旗帜实现连任,但不到两年就因连串腐败丑闻而惨淡下台。2008年,西门子高管在德国法庭作证时称,西门子公司在希腊的1亿欧元行贿款中,部分直接流入泛希社运和新民主党,用于2004年议会选举。
  政党腐败和高层腐败向下扩散后,很多公共部门逐渐变得组织涣散、效能低下、浪费成风。希腊公立中学的师生比是欧盟平均数的4倍,教师多的原因是很多老师经常离校去办补习班。2010年希腊媒体称,前卫生部长订购1600万剂甲流感疫苗,而希腊总人口才1100万左右,最后不得不退订800万剂。2011年11月,希腊最大的养老金管理机构宣称,共查出12万户家庭冒领养老金,金额高达80亿欧元。
  希腊彼雷埃乌斯大学教授吉卡斯表示,当前的希腊公共部门处于一种功能失调的状态,组织半瘫痪,无力作为,造成希腊无法管制地下经济,无法杜绝逃税,无法避免国库亏空。

  四、反腐败工作不力引发阶层对立和社会动荡

  面对危机,改革本应是重振经济的希望所在,但是,大部分希腊民众认为政府“腐败严重”,难以信任。2012年2月欧盟一项公共调查结果显示,95%的希腊人认为地方政府腐败严重,99%认为中央机构腐败严重,80%认为希腊是欧盟最腐败的国家。对于政府反腐败工作,88%认为腐败分子未被追究责任,85%认为处罚程度过轻,只有13%的人认为反腐败措施有效,6%认为过去三年腐败状况有所好转。
  随着债务危机的持续恶化,希腊民众不得不忍受高物价、高失业率、低工资、低待遇的阵痛,对腐败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希腊最大的工会——希腊工人联合总会表示,紧缩措施是希腊现代史上最不公平的政策,政府不解决官僚主义、裙带关系和贪污腐败,反而让老百姓节衣缩食。
  阶层对立引发了普遍担忧。希腊教授索提罗波罗斯认为,“体制内”的公共部门和利益集团雇员待遇丰厚,受影响不大,而“体制外”的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福利,却要成为紧缩政策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希腊很多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紧缩措施,要求严惩贪污腐败。2009年12月至2011年底,希腊发生大型罢工20次,其中200万人以上的罢工5次,国有部门员工动不动就威胁要停课、停电、停水、停公交。

  五、反腐败效果不佳损害国家竞争力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腐败导致希腊政府每年损失200亿欧元,相当于全国GDP的8%。腐败严重损害了希腊的经济效率和国家竞争力。前总理帕潘德里欧曾以希腊的医疗系统为例称,医院采购过程中的高额回扣,导致希腊心脏支架手术的价格是德国的5倍。目前,希腊电话费全欧最高,牛奶、奶酪、鸡蛋等基本食品价格是德国的两倍。由于成本上涨过快,2011年希腊倒闭的小企业有12万家,占总数的1/4。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希腊在142个国家中综合排名第90名,比中国低64名,比印度低34名,甚至比卢旺达还低20名。报告认为,政府官僚低效和腐败是当前希腊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政府决策不透明和公众对政客不信任是影响竞争力的不利因素。其中,希腊在“司法效率”单项中排名列第121名,“政府开支浪费程度”排名第131名。
  在投资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为维持经济增长,希腊政府不得不实行举债发展模式,但借来的消费只能在短期内拉高GDP,并不能维持生产的持续增长,长此以往必然陷入更严重的债务危机。

  根据2011年底达成的第二轮救援协议,作为获得援助贷款的附加条件,希腊必须增加透明度,打击腐败,大刀阔斧地实施减薪、裁员、增税和私有化改革。为应对内外压力,希腊被迫加大反腐败力度,包括制定新的反腐败法律,规定腐败行为属于重罪,鼓励揭发受贿人员,严查逃税官员等。但是,希腊腐败问题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外事局)

 

 

编辑:曾余榕(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