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精管花费地点天数 防会议费成“唐僧肉”

来源 |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06月16日 15:35

 河南:清新会风扑面来
从源头上刹住会山会海,给会议费戴上“紧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有一段时间,会议开成了“会宴”:住房不厌其豪华,菜肴不厌其精美,车轮不厌其远近……会议经费开支成了典型的“唐僧肉”——谁都想咬上一口。

  如今,这种奢华的会风在河南已经成为一大“公敌”。今年3月,河南省出台《河南省省级会议费管理办法》,对会议进行分类,“精管”花费、地点和天数。从源头上刹住会山会海,给会议费戴上“紧箍”。

  该办法出台3个月,执行效果如何?从5月中旬到6月上旬,记者先后4次随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在省直部门进行了走访,发现开“大会”的少了,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多了;住高档酒店,吃美食、豪饮的会议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严控与会人数、伙食费和住宿标准的“精细”会风。

 

  开会方式新变化——
  视频会议唱“主角”

 

  5月23日,由河南省纪委、省直工委联合举办的“清风中原大讲堂”在省人民会堂举行。

  记者发现,通过视频直播,来自省直机关和中央驻豫各单位的同志与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的主要负责人和纪检组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共5000余人同步聆听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教授所作的“以史为鉴反腐倡廉”专题报告。

  在河南省水利厅,同样是一套多媒体设备,将身处18个市地的防汛抗旱人员“集中”到了一个“会场”:“我在三门峡卢氏,我们这里已连下几天雨,目前水位是……”

  省水利厅副厅长王继元说:“视频会议更节省,而且在业务上显示了强大的‘整合’功能。”他介绍,在这样一个会场,不仅能使汛情指令快速上传下达、进行异地视频会商、重点防洪工程远程监视等,而且将各级防汛会商室的指挥决策人员、各级防汛值班室的值班人员及相关人员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防汛抗旱指挥提供硬件支持平台。

  “视频会议已成‘主角’,只要有条件召开视频会议,各级都要采用。”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张宏丽介绍,通过执纪监督发现,今年以来,全省仅现场会经费就节约了20%。她向记者列举了电视电话会议的几大好处:一是节省了各市地相关部门到郑州开会的时间和经费;二是控制住了“车轮”上的消耗;三是不用再考虑安排食宿等;四是能更快捷地完成会议内容的上通下达……

  机关内部的变化更大。记者在河南省纪委宣传部一连“串”了几个门,发现即便是处室内的文山会海也在消减。宣传部副部长侯现福说,现在的会议通知与以往大不相同,由纸质载体转变为通过内网、短信甚至微信、QQ告知。

 

  会场布置有创新——
  怎么节约怎么来

 

  回过头再看看今年3月14日这份由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河南省省级会议费管理办法》。按照第十一条的规定,省直部门如果不能召开视频会议,应到会议定点饭店召开,按照协议价格结算费用。还可将未纳入定点范围、但价格低于会议综合定额标准的单位内部会议室、礼堂、招待所、培训中心等,优先作为本单位或本系统会议场所。

  也就是说,“哪儿开会便宜就去哪儿开”。

  郑州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王尧对于政府节俭办会已相当适应。

  “截至目前,政府类会议只在我们这里举办了4场,比去年至少减了三分之一。”屈指可数的4场会,王尧马上能叫出名来,省投洽会——“这个是会议带展览的,开幕式仅一二十分钟,所有到会嘉宾都是站着听会,强化了展览、推介、洽谈这个主题本身”;省政协团拜会——“这个是国务院备案的会议,给社会各界例行新春团拜”;市政协工作会议——“这是例行的工作会议,机关在场地上承接不了,所以安排到了会展中心”;驻华外交官中原行——“我在这里工作四五年了,第一次见到把开会、就餐、休息三合一的高效简洁的使用方式”。

  王尧说:“过去,咱有一种‘摆阔’心理,好像‘吃得起’就意味着‘扬国威’,结果盘子摞盘子,有的菜没吃完就倒掉了。按照《河南省省级会议费管理办法》搞接待,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现今这样的节俭方式,绝不意味着寒酸。就拿今年5月28日接待14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来说,我们根据不同国家外交官的饮食禁忌和风俗准备食材,外交官们反而反映安排得高效,河南人热心又不拖沓。”

  以前的会议和会议的“附属品”都去哪儿了?

  “原来附近有不少靠在会议上摆鲜花赚钱的,现在已干不下去了,都在转型。”王尧说,会展中心本身也在增加展览部分的比重,“会议少了,但是展览多了,我们总体依然健康增收。”

  位于郑州市纬一路的一家礼品店负责人徐莎感受最明显。她经营的商店可谓会议“礼品”大全,小到钢笔、笔记本、杯子、会议袋,大到上百元的鲜花、上千元的工艺品……

  可从今年开始,没有接到过一宗政府部门的生意订单。“其实这样对我们是好事,不再守着一个市场,倒逼我们寻找新的出路。”

  “别说礼品,连以前领导、嘉宾的胸花都不再安排,一些开幕活动直接打电子屏,剪彩、布置标语这种形式已经不用了。”一家市直单位办公室负责会议安排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与徐莎有相同感受的还有不少。河南饭店因为紧靠省委,过去会议接待频繁。“今年还没有承接过一次政府会议类的宴请活动,只要在这里吃饭的,都是吃团桌的自助餐,团购签约的价格是50元每餐,同时我们还对外营业,散客价格是58元,一样吃。”餐饮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吃如此,住同样节俭。郑州市民政局纪检组组长郎克俊告诉记者,“一直是按照规定走,而这一两年大家心里也都想着节省,出差能当天回来就当天回,当天回不了就住快捷小店。报销标准卡着,不符合标准那就自掏腰包。”

 

  “超支办会”被喊停——
  谁踩“红线”谁受罚

 

  采访时,河南省纪委副书记李建社说,“奢华会风之所以盛行,并催生出一些为其辩护的荒谬观点,无非是有人以奢华塑形象,拿浪费当消费,靠接待出政绩。而事实是,奢华会议让一些地方不堪重负,行政成本因此而水涨船高,公共资金由此被挤占压缩。同时,奢华接待极大地败坏了党员干部的公共形象,挥霍党的政治资源,透支党的信任资本。”他认为应该在政治上建监督之制,从经济上断浪费之源,方能有效遏制奢华接待之风。

  河南省出台的《河南省省级会议费管理办法》就是用问责来遏制“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心理;用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填补监督的“死角”;用增强预算约束力,减少预算执行弹性,压缩预算外资金。

  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在大多数会议会期不超1天。《河南省省级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写得清清楚楚:一、二类会议天数报批,三、四类会议会期原则上不得超过1天。“从会议时间、会议经费开支到与会人数,规定得很细,条条都是通了电的‘高压线’,没有单位敢去碰。”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记者翻看这个4000字刚刚出头的《河南省省级会议费管理办法》,从中不难看出,即便是省长参加的会议,其伙食费一天也不能超过100元。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还出台了擅自提高会议标准将被追责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对省直部门会议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如果有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会议费的;虚报会议人数、天数等进行报销的;违规扩大会议费开支范围,擅自提高会议费开支标准的;违规报销与会议无关费用等情况的,发现后相关责任人将被严惩。

  “俭朴是政府机关最好的名片。河南省正会风的做法,就是为了清政风、淳民风,教成于上,化成于下,树好榜样,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如是说。(记者 陈敬如 翟耀 通讯员 王磊 张渝)

 

  短评:刹住会议费也得靠实干

 

  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一段时期以来,很多会议之所以遭受诟病,是因为它们背离了开会的初衷和目的,将花钱多少作为体现会议重要性的参考标准,逐渐沦为一种必须走的形式,演变为集体浪费的一场狂欢。河南省以省级会议为突破口,向这些少数人习以为常、多数人反感异常的不正之风下手,效果显而易见。

  荀子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面对问题,有些人有抱怨困难之心,无解决问题之意,决心下了一大把,正儿八经的举措没见几个,到头来问题照旧。治理会议费超高都说难,其实光说不练假把式,河南三个多月的努力足以证明,有些事情,只要好好干,没有干不好。所以,河南会议费治理成效的取得,关键不在于一纸4000多字的《河南省省级会议费管理办法》有多大魔力,而在于动真碰硬地去落实了,否则难免陷入“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治理怪圈去。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投机,必须靠实干,抓一个成一个,积小胜为大胜。(贾亮)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