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岚娇:用真情诠释职责

来源 | 《党风廉政教材》2013年第二辑2013年08月02日 11:00

  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绪难平;总有一些事,让我们泪眼朦胧;总有一种感情,让我们潸然泪下;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

  2012年5月28日晚,由百色市委、市政府和百色市创先争优领导小组主办的第二届“感动百色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百色市隆重举行。
  “大旱当前,她以青春活力的双肩担起重任,让干涸的土地绽放生命之花。在她心里,装的是老百姓的甘苦;在她身上,展现的是不让须眉的风采。”这是在颁奖会上对百色市那坡县龙合乡党委宣传委员黄岚娇的一段颁奖词。黄岚娇在颁奖会上也吐露心声:“首先,我要感谢工作上给予我支持的各级领导和跟我一起奋战在抗旱战线上的同事们,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同时,我要感谢一直默默支持着我工作的家人。大旱面前,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滴水的珍贵,它关系着乡里群众的正常生活。所以再苦再累,我必须坚持,我必须挺住,直到打赢这场抗旱的硬战,因为这是我分内的工作和职责。”
  正是以这样的一份真情和责任感,黄岚娇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尽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职责。

 

  心里装着老百姓

 

  谁把群众捧在手心里,群众就会把谁记在心上。回忆起2009年的那一场旱灾,龙合乡74岁的老人覃某至今难忘黄岚娇为他送水的身影。
  龙合乡地属大石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老百姓大多种植玉米、黄豆等。2009年8月之后,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龙合乡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极度缺乏。2010年2月初,旱情加剧,看着老百姓缺水的生活,黄岚娇心急如焚。为了让抗旱工作顺利开展,她及时掌握群众缺水的第一手材料,并联系好送水车。为了避免出现争水纠纷,保证灾民人人有水喝,她不顾身心疲惫,坚持跟车到各村屯组织村民按秩序取水。而这些,成了她当时每天的全部工作。
  74岁的覃其结老人是她包点帮扶的对象,老人年老体弱,儿子瘫痪在床。每次到弄帮屯,她都亲自用扁担挑着满满两桶水,送到老人家中,将水倒入水缸后拿出印有自己电话号码的“龙合乡抗旱保民生送水爱心服务卡”拿给老人。“大爷,这张卡上印有小黄的号码,家中没水了,就打电话给小黄。”老人看着一桶桶晶莹纯净的水摆在眼前,热泪盈眶:“感谢共产党,感谢小黄书记,你们就是我们家的亲人……”
  在送水过程中,有时候会在各村屯碰上亲戚,亲戚会上前悄悄拉拉她的衣袖说:“岚娇,给我多一些水吧。”但是黄岚娇从没答应过,看到五保户、残疾人挑水困难,她就安排青年志愿者们给他们多送去几桶。被其他村民看到了,有人质问:“你为什么给这家这么多水?”这时,她都理直气壮:“亲戚、村干们我谁也不偏,每人一桶就是一桶,一担就是一担。在灾难面前,我们越应同心同德,谦让互助,对于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这些弱势人群,分水时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抗旱救灾的日子中,每一滴水对我们而言,都如金子般珍贵。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久而久之,亲戚、村民们也都理解了,非常支持她每一天的送水工作。看到村民们在旱灾面前,能互助、互谅、互持,她觉得一切的汗水和辛劳都值得了。
  在这场长达好几个月的旱灾中,黄岚娇没换过几件干净的衣服,没洗过一次痛快澡,几乎没陪过家人吃过一顿饭,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黄岚娇在乡里组织起青年抗旱突击队、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队、青年抗旱保春耕突击队、青年抗旱送水摩托车队和各村屯的“马帮”送水队、“背篓”送水队、扁担送水队等多支救灾队伍,先后为群众送去生活用水近两万吨,击退了百年不遇的旱魔。
  “岚娇组织协调能力强,公平、公正,又主动帮助弱势人群,我们非常支持她的工作。”龙合乡的百姓们对黄岚娇评价很高。
  2010年4月1日下午6点37分,黄岚娇和龙合乡的群众们激动万分地迎来持续了秋、冬、春三季干旱之后的第一场春雨!
  山乡的晨风夜露,也记住了那一刻黄岚娇和百姓们迎接春雨的笑脸。

 

  倾情为民服务

 

  基层的工作一项接着一项,千头万绪。黄岚娇一直都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紧张地投入到每一项工作当中去。
  2012年3月的一天,德合村弄角屯育苗大棚被风吹倒。她听到消息后,立刻组织“党员服务队”直接到田头帮助烟农抢建育苗大棚、抢种补苗等,受到了烟农的一致赞赏。  
  近年来,龙合乡铝土矿采选项目迅速发展,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接踵而至。
  矿厂征地、租地工作,都是重担,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她没有喊过苦和累,与乡里的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加强工作力度,采取“5+2”、“白+黑”工作模式,不分节假日和双休日,不分白天黑夜,与征地组成员全天候进村入户,磨破嘴皮讲政策,想方设法做好被征地村民的思想工作,动员被征地农户主动签约。主动寻求被征地农户亲戚、朋友以及在外就职的党政机关人员的协助,让他们尽力劝说,使被征地农户早日摆脱思想负担,顾全大局,配合乡党委、政府完成征地任务。组织村干、社干带头签约,带动全体被征地村民踊跃配合完成征地任务。同时还主动与选矿厂项目部工作人员一起协调,妥善处理征地和施工建设同时进行带来的分歧。征地拆迁面积日益增加的同时,信合村出现了大量农村失地青年劳动力。为了妥善安置这些年轻人,她积极和铝土矿项目部联系,争取帮助年轻人到选矿厂劳动就业,解决30多人就业岗位。通过这些形式,缓解了信合村部分青年人的就业压力,同时充实了铝土矿采选项目的队伍,更有利于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争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沟通的平台。
  “艰辛的付出终有回报。”凭借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执著的追求,她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也得到了诸多的荣誉。但黄岚娇深知,党的基层工作很庞杂,但它离群众最近,基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在眼里,所以他们就更要做到位,做扎实。

 

  全力以赴做好乡镇宣传工作

 

  和县城其他众多的乡镇一样,走进龙合乡,最亮丽的风景线莫过于一个个洋溢着现代文明气息的新农村。在这里,新农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倾力建设到理性经营,黄岚娇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
  2011年5月黄岚娇任乡党委宣传委员之后,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她注重结合中心工作,抓好政策理论宣传,做好党报、党刊和各种学习材料共600多份征订工作,圆满完成了党报、党刊征订任务。
  此外,她始终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当做抓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开展好文明户、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坚持组织开展好建党和新中国成立纪念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文体活动,青年文体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一是春节期间组织各村党支部举办拔河、篮球、扑克牌等友谊比赛。二是组织青年篮球队参加那坡县总工会、共青团那坡县委员会2012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篮球比赛。三是组织青年参加龙合乡五月初五端午节抢花炮、篮球赛、山歌比赛。通过组织开展这些活动,增进了广大党员、团员青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丰富了青年们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共产党的凝聚力。同时通过各种传统的民族民俗节目表演,充分展示龙合乡壮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壮家儿女的精神风貌,体现壮族人民多才多艺、热情好客、热爱生活、勤劳勇敢的崭新形象。
  在创建活动中,全乡共创建百色市文明村镇2个、百色市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单位10个。为了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一个崭新的龙合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文字功底不太深厚的她自觉坚持写作新闻及信息稿。在做好文字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摄像机这个宣传工具,抓好电视新闻宣传,以文艺节目为载体,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又深入浅出地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涉农政策。积极协助各分管领导,采取广播、宣传车、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做好党代会、人大会、村“两委”换届工作、民族宗教事务条例、退耕还林、禽流感、冬季征兵、农业主导产业、农民知识化工程、计划生育、护林防火等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的宣传。
  诗人艾青的传世佳诗《我爱这土地》中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这句话来描述黄岚娇贴切而不失真实。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于农村的基层工作者,她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为之眷恋和挚爱的这方热土,用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书写着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本文选自《党风廉政教材》2013年第二辑)

 


  

  

编辑:曾余榕(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