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盛开一朵美丽的朱槿花

来源 | 南宁市卫生局2013年10月17日 17:27

南国盛开一朵美丽的朱槿花

2013年1月7日,在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南宁市第四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荣获“白求恩奖章”,成为广西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南国盛开一朵美丽的朱槿花

杜立群(左)作为志愿者去慰问艾滋病患儿

  漫步在南宁的街头,你会发现花色繁多、花朵丰硕的朱槿花在阳光下变幻着迷人的色彩,在空气中散发宜人淡雅的芳香,让人感到随和融洽。唐代诗人李绅诗曰:“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繁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朱槿花不仅仅象征着“凝聚•绽放•繁荣”,还有着坚忍的生命力,它的根、叶、花都可以药用,既让人赏心悦目,又为人类解除病痛。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就像饱含大爱的朱槿花。

  2013年1月7日,卫生部陈竺部长亲手将一枚沉甸甸的白求恩奖章授予杜丽群护士长。白求恩奖章从1995年开始颁发,是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个人的最高荣誉。杜丽群是广西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谈起获奖的感受杜丽群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她说:“当我身穿壮族服装站在领奖台的中央,我真为自己的民族骄傲。白求恩奖章不是授予我一个人的,是我们广西卫生战线的光荣,是对我们广西全体护士辛勤工作的肯定和褒奖。”在2012年十个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杜丽群是唯一来自基层一线的护士。她是凭借什么获得这样的殊荣呢?让我们走近杜丽群,走近这朵传递温暖和大爱的“朱槿花”。

  敢为人先 率先垂范

   2002年南宁市四医院筹备开设感染病科之初,大伙对艾滋病缺乏认识和了解,产生了恐惧,很多护士都不太愿意从事艾滋病的护理工作。大家也都在私下议论,唯恐被安排到艾滋病科。当时杜丽群已经是结核病科的资深护士长,无论是业务还是团队合作都非常熟悉和得心应手了。大家都认为,结核病科肯定离不开这样的业务骨干。但是杜丽群毅然放弃了熟悉的结核病护理工作,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并到省外艾滋病专科医院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主动负责感染科的筹备工作。
    有人问起她为什么能够敢为人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2001年底,结核科收治的16床病人在系统检查后确诊为艾滋病阳性感染者。医生护士知道后,科室立即出现了紧张的气氛。晚上巡视护士着急地给杜丽群打电话说,16床病房门反锁着,怎么叫病人都不开门,一股烟还不断向病房外冒。杜丽群急忙赶到病房,一边着急地呼叫病人的名字,一边安排人员撬门。突然,门打开了,病人苍白的脸就像一张白纸,眼神空洞洞的。病人如一尊石像样蹲着,手里握着一把着火的人民币,地上还有一堆纸币的灰烬。杜丽群呼叫他的名字靠近他的时候,他突然紧紧抓着杜丽群的手哭喊着:“我要再多的钱还有什么用?得了这个病,我没脸见人,我就是死了,别人还会把我当成瘟神!”杜丽群当时傻傻地愣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说:“我从事护理工作20多年了,帮助过的病人也不少,可是那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和渺小,这件事情深深地触动了我。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坚定了从事艾滋病护理的信念。”
   面对艾滋病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杜丽群牢记共产党员的誓言和护士的职业精神。在她眼里,党员的要求和护士的天职,远远高于个人的利益得失。“如果连医生护士都不敢照顾病人了,病人就真的是被抛弃了。我们不愿看到艾滋病患者成为全世界的弃儿。”正是她这种主动投身艾滋病护理工作的无畏举动在医院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事们消除了种种顾虑,纷纷报名参加艾滋病医护知识的学习培训,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来。2005年6月,感染科终于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挂牌成立。这些年来,杜丽群带领着全科室的护理人员,用心呵护着每一位艾滋病患者,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人文护理服务,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绿色港湾。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杜丽群以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践行了她当初在党旗下的庄严誓词。

  无私无畏 润物细无声

    多年来,杜丽群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纠纷或冲突中,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处处发挥出表率作用。杜丽群说:“病人是脆弱的,艾滋病人的脆弱更为突出。我们不仅要治疗他们生理上的疾病,更要挽救他们脆弱的灵魂。”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09年的一天,年轻的医生小陈照例去病房巡视,询问病情。忽然,病人小伟情绪激动起来,掏出一把水果刀,一下子架在了小陈的脖子上大声吼道:“病情一天比一天重,我的病到底能不能治?”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小陈医生吓得直哆嗦,新来的小护士见状吓得边哭边打杜丽群的电话。在家休息的杜丽群立即赶到病房。只见她不慌不忙地走到病房门口,慈爱地对小伟说:“小伟,你是不是又疼得难受了?你看你的手还在流血呀,来,我来帮你止血吧。”看到杜丽群关爱的神情,小伟狂躁的眼神一下子变得温顺了许多。杜丽群走到小伟的身边,帮他把治疗设备安置好,耐心地询问病情。旁边的同事们都为她捏了一把冷汗,生怕刀子落在她身上。杜丽群拿起一把棉签,一边擦拭他手臂上的鲜血,一边按压他仍在流血的针口说:“你不是希望早点好嘛,陈医生这么晚还来看你,你看她对你多好啊,我们不能让她流汗流血又流泪呀!”小伟手上的刀子慢慢松开,小陈医生顺势逃开了。小伟坐在地上号啕大哭,杜丽群拍着他的肩膀劝慰他,就像安慰一个迷路的孩子。事后有护士问杜丽群:“护长,难道你就不害怕吗?”杜丽群淡淡一笑说:“说实话,现在回想起来我也很害怕。但是职业的本能促使我必须要这么去做。再说了,人心是肉长的,只要让病人感受到我们是为他好的,问题就会好解决多了。”
     2011年12月的一天晚上,感染科医生护士的心都被一名爬上天台要轻生的年轻女子小凤揪住了。大家都胆战心惊地劝小凤放弃自杀的念头。杜丽群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病房。看到杜丽群,小凤抱住她的大腿跪在地上大声痛哭:“杜大姐,求求你,让我去死吧,我不想活了。”小凤年仅30岁,反复发作的脑病疾病和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让她痛不欲生。杜丽群慢慢搀起小凤,和她一起站在栏杆外眺望夜景。入夜的南宁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小凤,你看这夜景多漂亮啊。等你好些了,还可以去散散步,看看美丽的南宁大桥呢。”看到小凤的情绪有所缓解,杜丽群说:“你儿子好可爱啊,长得特别像你,护士们都抢着抱他呢,明天我们让孩子父亲带他再来看你好不好?”杜丽群的劝解中没有说到生死,也没有深奥的大道理,却奇迹般让已近心死的小凤平静了下来。美国特鲁多医生有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与艾滋病人打交道的八年里,杜丽群用仁爱之心创造了无数个这样“起死回生”的奇迹。
    艾滋病患者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时候会做出许多过激的行为。每当这些危机发生时,杜丽群总是能够出现在第一线,勇敢地站出来,跟情绪失控的患者沟通交流,一次次避免了事态的恶性发展。

  大爱无边 以助人为己任

    杜丽群常说:“人活着并不只是为了享受,对于护士来说,帮助病人解决痛苦就是最大的享受。”
    小马是艾滋病科的志愿者,同样作为艾滋病患者的他已经能够自如地开导一些新住院的病人了。在小马的心中,杜护长就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恩人,是杜丽群带他走出了生活的困境。三年前,小马在一次发病时昏倒住进了艾滋病科,此前他已经为了治疗花光了所有的积蓄。醒来后走投无路的他偷偷写了块乞讨牌要出院,杜丽群及时发现了他的特殊举动。得知小马生活确实困难,杜丽群二话不说便带头发动科室的医护人员募捐,帮助他渡过了难关。正是这份真情让小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现在,杜丽群还总是不忘给他塞上一些生活费,或是嘘寒问暖地鼓励他更好地和艾滋病作抗争。据不完全统计,小马如今已经帮助两百多名艾滋病病人走出了生命的阴影,他说他要像杜丽群一样,为艾滋病患者尽心尽力。
    “亲情是不可替代的药方。”为了让身心饱受折磨的病人减少压抑感,感受到护士如同亲人般关爱的温暖,杜丽群发动护士们动手布置病房。大家纷纷出谋划策,在病房走廊口设立了休息间,为患者家属提供温水和歇脚之处;病房里每张床头贴上加油鼓劲的话语,鼓励病人树立信心,祝福早日康复;每个月定期与志愿者举办主题活动,向家属、患者传递艾滋病防护、治疗知识,给予艾滋病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信心,消除患者家属的偏见和歧视。她还与艾滋病患者共进午餐,跟他们一起游泳、唱歌、跳舞,用实际行动告诉那些忐忑不安的家属,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相处是安全的。
    感染科里大部分病人生活条件都比较困难,杜丽群看在眼里,怜在心里,常常尽自己所能,想方设法为病人减免不必要的开支。这些年来,科室共接收艾滋病病人4000多人次,她倡导为静脉输两性霉素B的患者免费提供避光输液3000多次,为病人减少开支医疗费约30000元。有的病人为了表达感谢之意,硬要给她送礼送购物卡,她都婉拒,婉拒不成就将购物卡兑换成现金后交到住院处充为该病人的住院费。多年来,她没要过病人的一点好处。患者和家属对这位笑起来总是很温暖的护士长打从心底里尊敬。
    新华社记者小熊曾经动情地说:“每次和杜丽群查房的时候,刚走完两间病房就感觉自己的脚步很沉,怎么也迈不开腿。”他说他并不是惧怕艾滋病病人,而是艾滋病区里无形的压抑让他感觉沉重。小熊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夏日的午后,病房里两岁半的玲玲小姑娘无论父母怎么哄逗都不肯停止哭闹。杜丽群闻讯后摘下口罩脱下手套,轻轻将玲玲抱在怀里,笑着说:“我们玲玲最漂亮了,如果再哭就不漂亮了。宝贝不哭了,好不好?”玲玲抬起泪汪汪的眼睛看着杜丽群,竟对她点了点头。“宝贝真乖!”杜丽群抬手拭去玲玲脸上的泪珠,轻轻地抚摸玲玲瘦弱的手臂怜惜地问:“宝贝打针很疼吗?”玲玲轻轻摇晃着小脑袋说:“不疼,阿姨说把虫虫捉出来玲玲就好了。”“玲玲真是勇敢的乖宝宝!”杜丽群说完在孩子涨红的小脸蛋上疼爱地亲了一口。这如同母亲般温情的一吻,让在场的人都怔住了。一个人的爱能有多少,该如何衡量?
    杜丽群常说自己不是个称职的妈妈,女儿上幼儿园之后,她几乎没有给女儿做过一顿早餐,女儿长大了,也很少能和她一起分享成长的故事;她说自己也不是个称职的妻子,她常常忘了丈夫的生日,甚至没有时间陪丈夫散散步。她说自己对家人的亏欠太多了,虽然从家到病房只有不到5分钟的路程,但是忙于工作的她总是最后一个回家。当初她瞒着丈夫调到艾滋病科工作,丈夫还曾因为害怕向她提出分床睡,经过沟通解释,丈夫最终选择无条件支持她的工作。提起这段往事,杜丽群眼里仍然泪光闪烁。杜丽群说自己是幸福的,因为有家人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她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抗击艾滋病的工作中去。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艾滋病科成立初期,护理队伍才有10名工作人员,随着收治病人逐渐增多,人员的配置也相应增加,但护士们承受的压力还是非常大。
    重压之下,杜丽群没有退缩,反而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当好榜样。“只有我做好了,才能够带领这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前进。”杜丽群说得朴素,也做得实在。
    2005年8月,艾滋病房收治了一位全身长满疱疹并感染溃烂的患者小韦。极度低下的免疫力让小韦受到多种细菌的感染,溃烂的皮肤散发出阵阵恶臭,即便是戴上了两个厚厚的大纱布口罩,浓烈的味道还是熏得人一阵阵恶心。几个年轻的护士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看见就跑到厕所呕吐,有经验的护士也连连皱眉不敢上前,就连陪护的家属都不愿待在病房,饭菜送来放下便迅速离开。杜丽群穿上隔离服,戴上口罩、手套走进了病房。经过半个月的细心护理,小韦的感染逐渐得到控制,皮肤恢复了正常。如今每次复诊他都要先来病房看看为他捡回一条性命的杜丽群和护士们。
    艾滋病护理是高危的工作,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时有可能被病毒感染,这被称为职业暴露。为了将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杜丽群除了经常对护士进行培训外,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颈部静脉深穿技术的推广既解决了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重复操作的风险。如今不仅仅是杜丽群一个人能进行此项操作,科里的许多业务骨干都能独立完成这项从前无法实现的操作。杜丽群精湛的技术不仅征服了病人,也感染了护士,大家将杜丽群视为工作的主心骨,大伙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医院有规定,艾滋病科的护士怀孕,可以申请调到另外的科室工作。但艾滋病科成立的8年里,科室先后有多名护士怀孕,她们都不愿离开岗位。杜丽群感谢她们的信任和坚守,只好想方设法将她们调往相对安全的值班岗位尽量避免她们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自己则身兼数职,承担更多扛药、配药、换药、打针输液、生活护理等工作。当大家心疼她时,她却笑笑说只要她们母婴平安就好。
    十根手指有长短。杜丽群的护士团队并不是流水线上统一生产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性格有思想、有血有肉的人,她们不可能像机械一样永不犯错。
    护士黄郁媚回忆说:“有一次我值午班,由于病人比较多,值班护士又只有我一个,有的病人按铃了也没办法及时赶到。”当黄郁媚走进又一个病房时,病人已经怒不可遏:“你死哪里去了,按了半个小时的铃都不见来?”黄郁媚也生气了:“我一个人中午跑来跑去,连去趟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你还要骂我,讲不讲理?”病人更为恼火,操起一旁的凳子就来追打黄郁媚,所幸被其他患者及家属及时截住。
    赶来处理的杜丽群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当即严肃批评了黄郁媚:“你是护士,他是病人,你怎么能和一个病人计较?人家明明生气了,你还要火上浇油,这样下去吃亏的是你!”
下班后的黄郁媚一路哭回宿舍。看着小黄的背影,杜丽群的眼睛也发酸了。“我也舍不得批评她们,我也知道她们有多辛苦。可如果不给予适当的批评,她们就不能很快地成长起来。”回过头来,杜丽群马上想到排班的合理性:中午时段不短,护理工作又比较多,一个护士确实忙不过来。她立即与副护士长谢彩英商量,调整班次,增加护理人员。“把过错都推到下属头上,这样的领导是不称职的,出现问题了,我们也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杜丽群就是这样一名普通又平凡的共产党员,在特殊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仁心、博爱、厚德诠释“为生命站岗”的崇高理念。杜丽群也因此获得了“南宁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白求恩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等荣誉和称号。
   在杜丽群的带领和影响下,最初的那批艾滋病护理人员如今依然坚守艾滋病临床护理的第一线,医院里愿意投身到艾滋病临床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也越来越多,艾滋病科从最初不足10人的团队增加到现在的80多人。如今,艾滋病科从建科之初的蹒跚学步,开始大步迈前,总结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也获得了业界认可,他们承担区内多个重大科研项目,成为广西一流的艾滋病治疗中心、全国艾滋病临床培训基地,每年为来自各地的友好单位传经送宝,2012年艾滋病科还被评为全国防治艾滋病优秀集体。
  天下民歌眷恋的南宁处处盛开美丽的朱槿花,总有那么一朵饱含大爱的朱槿花绽放在人们的心底,杜丽群的温情、仁心、博爱、厚德如同永不消失的花香,滋润着一片热土,温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