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进:忠诚敬业 诚信友善

来源 | 《党风廉政教材》2014年12月11日 15:56

  壮实的身板,言语幽默;圆脸,经常面带笑容,见过他的人都会想起“笑天下可笑之人”的笑面佛。而就是他,组织制定了《案件线索集中管理和案件线索集体排查制度》,依法依规办案,让违纪人员闻风丧胆,连续三次荣获南宁市纪委办案工作质量考评三等奖。他就是武鸣县纪委常委、案件检查一室主任廖明进。他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爱岗敬业、坚持原则、一身正气、秉公执纪,坚决同一切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对腐败现象敢抓敢管,努力践行着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忠诚卫士的崇高职责,成为该县纪检监察系统的一面旗帜。
 

  忠诚意味着担当
 

  忠诚,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也是衡量人品的基本标准之一。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德。忠诚,就是坚定的信念和追随。正是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让廖明进欣然走进案件检查这个行业。
  七年前,廖明进从县委办调到县纪委,任案件检查室主任。调到新单位有个新环境,他正高兴着呢,前主任跟他说:“在纪委,我们唱的是黑脸。如果不想不敢得罪人,就不要当这个案件检查室主任。”做的是专门得罪人的工作?这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如果说做案件检查工作得罪人,但党和国家需要有人做这份得罪人的工作,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没有理由退缩!廖明进于是说:“为组织,也为国家,做得罪人的事,我认了!”
  为了这份承诺,七年来,廖明进把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自觉融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他严格遵守办案规定,正确运用政策和策略,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实际情况和案发的历史背景,做到“区别对待、宽严相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始终以依纪依法、安全文明的要求贯穿于办案工作全过程。七年来共办理案件210多件,没有一件冤假错案,也没一件“乌龙”案件。每当遇到遭处分的人不给自己好脸色时,他总是正色地说:“不是我无情,是党纪国法无情啊!”当家里人因为他为案件日夜奔波埋怨他不顾家时,他就这样解释:“不是我不顾家,而是党和人民这个大家庭需要我这样啊!”
 

  敬业意味着责任
 

  案件检查工作,经常会碰到十分尴尬的事情。有一次,廖明进约谈一个违纪干部,那个人见面就说:“哟,老弟你审我啊!”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廖明进确实感到很不自然,原来,那个人是廖明进以前的老领导。但他很快恢复理智,平静地说:“对不起,不是我审你,是组织要跟你了解情况。”廖明进生于斯长于斯,一直在武鸣生活和工作,违纪人员中不乏领导、同事、朋友、亲戚,面对他们,需要更多的智慧。面对这位老领导,他不卑不亢地说:“虽然你是领导,但在党内都是同志。我知道你为党做了贡献,但功是功,过是过,有问题要敢于面对、敢于担当。如果你觉得我不够资格跟你谈话,我可以请资格比你老的领导来。”最终,他犀利的言辞摧毁了这位领导的顽固堡垒,使这位领导不但配合案件调查,还举报了他人的违纪违法行为。
  更为棘手的是威胁之外的说情。廖明进从不以案以权谋私,身正不怕影子歪,对那些威胁说“我知道你住在哪里,走路要小心”的人,他一概不予理睬,或者对那些人义正词严:“处理你是组织的决定,你违纪违法就应该受到处理。”但对“领导”说情,他却不得不认真对待。有一次,一个违纪人员刚进到约谈室,“领导”就打电话来过问情况,希望能通融通融。原来这位违纪人员是这位领导的亲戚。廖明进想了一下说:“情况还不清楚,等我们调查清楚了再跟你汇报。你在为党工作,我们也是在为党工作,请不要为难我们。这事办得好不好,到时还有组织和领导把关,请你放心。”把这位领导说情挡了回去,排除了干扰,最终顺利地查处了案件。
  在处理一个涉及水库移民补贴资金案时,涉案的一个村原支部书记以外出打工为由,避而不见,并不承认送钱给移民办主任。要了解情况,必须找到他并做好笔录。怎么办?廖明进苦思数日,想出了一个办法。廖明进让村干部去电,告诉原支部书记上级要来检查账目,村里正在做账,有一笔账他还没签字,入不了账,要他赶紧回来签字。原支部书记不知是计就回来了。这样,该案件的一个关键环节突破了。
 

  诚信意味着付出
 

  可以这样说,诚信是廖明进一个根深蒂固的特质,在为人处事,在工作过程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廖明进在处理一个套取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案件时,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项目因为招标时无人竞标,村支部书记和一个村干部就承包下来自己施工。经调查,村支部书记多报了施工工程项目,套取了4.5万元资金,证据确凿。但群众反映的群众集资款被贪污问题,因为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干部自己施工,施工结束后,除去工程款,剩下的钱就是他们自己施工的劳动所得,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有这方面的贪污问题。最后只以套取国家项目资金4.5万元违纪行为来结案,而不纠结于群众集资款问题。为此,他多次深入该村跟群众解释,摆事实、讲政策,消除群众的疑虑。他说:“一是一,二是二,要让群众明白真相,他们才能理解、支持你。”
  在多年的办案中,廖明进一直坚守着这么一个原则:只有对组织讲诚信,才能把工作做好。在办理案件中,一些违纪违法人员往往是自己的亲戚、朋友、熟人,除了会有人来说情,还有一些人来探口风,了解案情,以便“应对”组织调查。这个时候,廖明进明白,只要自己把案情进展情况泄露出去哪怕是一丁点儿,对那些违纪的亲戚、朋友、熟人或同志都会有“好处”,但对组织、对工作就是极大的不诚信。因此,在这个时候,他能做到不跑风,不漏嘴,委婉地跟这些“探风者”说:“案件正在办理之中,一切都按程序进行,绝不会冤枉好人的。”有一次,一名涉案官员以上级领导的口气给廖明进打电话:“某某案件查得怎么样了?”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能够从容应对,委婉而坚定地说:“对不起!您不是我们的上级领导,我们无法也无义务向您汇报!”巧妙地把说情者“堵”了回去。
 

  友善意味着收获
 

  廖明进知道,一个人,只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社会的信任。他如此地“知”,又如此地“行”。
  为提高基层纪委办案能力和办案水平,廖明进除了通过举办培训班、以案代训等方式提高基层纪委人员业务水平外,还经常深入基层纪委督察和指导。有一次,他到太平镇指导工作,在查看一份上报文件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本该用镇纪委的文号,却用了镇党委的文号。这一下,镇纪委书记紧张了,心想,肯定要被批评。没想到,廖明进是以商量的口吻和探讨的方式来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说:“这个上报文是用镇党委好呢还是镇纪委好?镇党委领导统领所有工作,用镇党委文号看起来也对,你们这样想是正常的。但我们这份文,是发给县纪委的,是吧?照这样说,还是用镇纪委的文号相对应,比较妥当些,是不是?”像这样善意的提醒、朋友式的点拨工作方法,让大家印象深刻,单位的同事、基层的同志都愿意跟这位“随和”的纪委常委干事。
  即使面对的是违纪人员,廖明进也能做到友善对待。两年前,一位违纪人员生病住院了,廖明进听说后,就自掏腰包,买了鲜花和水果前去探望,祝他早日康复。自从这位违纪人员接受调查后,就很少有人跟他交往,更不用说来医院看望了。但想不到,来看望他的竟然是查办自己案件的工作人员,这让这位违纪人员十分感动,当即放下了心中的忧虑,畅快地把知道的案情说了个清清楚楚。
  2012年6月,廖明进在办理一个案件时,虽然违纪事实已经很清楚,但当事人很不配合,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说判多少年无所谓。廖明进就善意地提醒他说:“你儿子有残疾,家庭也比较困难,你不想争取宽大处理吗?如果你有事了,谁来照顾他?”这一点拨“惊醒了梦中人”,随后这位违纪人员十分配合办案组的工作,后来得到了从轻处理。(作者单位:武鸣县委宣传部)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