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我们这一行,不可能不被埋怨、不被误解,甚至威胁、恐吓、打击报复,但,我们尽职尽责,无私无畏。”
这是他常说的话,是心路历程,更是一种行动力量。
他,就是贵港市港南区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甘远宽——
贵港市港南区地处城郊,但农村人口仍然占多数。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每年落实到港南区的惠农资金超过3个亿。尽管各级政府加强监管,但是一些害群之马总是千方百计侵占这些惠农资金。
“绝不能让国家的资金装进个人腰包,绝不能让群众的救命钱受到损失。谁侵犯群众利益就查谁!”
瓦塘乡某村党支部书记吴某某被叫到办案现场,但他死活不承认有违纪行为,气焰相当嚣张。
“区纪委的人又怎么样?你这个戴眼镜的副局长,我不会怕你。我当过兵,村支书干了十几年,你要注意点。”
面对恐吓,甘远宽没有退缩,越是硬骨头越要啃。他们查阅大量的资料,深入农户,走访群众,掌握了吴某某假冒五保户的名义,用虚假的资料骗取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的事实。
最终,吴某某受到了党纪的严厉处分。
甘远宽对农村有感情,对农民有感情,涉及到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件,他总要弄个水落石出。为了这一份感情,甘远宽把工作看得比亲情还重。
2013年的某一天,天空下着大雨,甘远宽和他的同事们又在深挖害群之马了。
这是一群村干部合伙受贿案,瓦塘乡六里村四个村干部在为群众办理农村低保业务时,利用职务之便,集体收取或索取群众的好处费,民怨极大。
四个村干部被分别问话。几乎和所有的案件一样,刚开始他们百般抵赖,拒不承认违纪事实。
但甘远宽并不气馁,他知道这是意志的较量,既要摆事实和证据,更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既要耐心细致,又要果断切入。
案件突破到了关键的时刻,可就在此时,电话响了。
电话是甘远宽哥哥打来的,语气急速:“妈妈的病加重了,看起来比较危险,她说要见见你。”
老母亲已经80岁,得了多种疾病,生活已经不能自理,随时有生命危险,说不定……甘远宽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如果不赶回去看看,很可能遗憾终生。
但案件突破正在节骨眼上,作为这起案件的组织者,这时候如果离开现场,很有可能前功尽弃。
“我不能离开,因为我是纪委干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考验自己的时刻。”甘远宽咬咬牙,下定了决心。
案件突破工作继续进行,甘远宽深深地呼吸了几口气,稳住情绪,再次开始交锋……
邪不压正。经过不懈的努力,六里村窝案终于被攻破。
办了多起发生在农村的案件,甘远宽心里不断在思考农村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和预防的办法。经过调查,他发现农村纪检监察队伍力量不足。惩治腐败,必须整合基层反腐败工作力量。
经过深思熟虑,甘远宽得到贵港市、港南区纪委领导的支持,推出了整合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量的办法。
首先优化乡镇纪委队伍;其次是成立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协会,设置村级纪检小组,建立廉政理事会,在此基础上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然后从整合队伍力量、整合物力资源、整合职责制度、整合宣传阵地、整合工作内容等五个方面着手,加强这五支队伍的建设。
通过整合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队伍力量,港南区直接参与纪检工作的人员从以前的不到300人增加到了2325人,纪检监察队伍得到空前的壮大,保证了纪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这一成功做法,后来推广到贵港市三区两县(市)。贵港市外的兄弟县(市、区)也纷纷来取经学习。
分管党风工作后,甘远宽把目光又投向了农村的吃喝风。
“该采取什么办法刹住基层这股吃喝风呢?”甘远宽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认为,只要狠抓乡镇廉政食堂建设,规范公务接待,加强纪律的执行,一定能遏制这股吃喝风。
他把该建议向港南区纪委常委会郑重提出,得到各位领导的一致赞成。
于是,各乡镇《接待工作暂行办法》《机关食堂管理办法》《机关食堂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等管理制度,在甘远宽组织下,全部建立和健全,8个乡镇全部建起了乡镇廉政食堂。
从此以后,各级领导到乡镇检查指导工作,确需就餐的,一律安排在乡镇廉政食堂,不准在营业性饭店、餐馆就餐,不能超标准接待。工作日,大多数干部也在廉政食堂开饭,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乡镇廉政食堂的建设,得到了时任自治区纪委领导的肯定,并作了批示。贵港市纪委在港南区召开了现场会,在全市进行推广。
(作者单位:贵港市港南区纪委)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