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沉,梧州市纪委信访室依然灯光明亮。一位头发花白的汉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查阅资料。曾有人问他:“四十出头,就满头白发,后悔吗?”他脱口答道:“只要风清气正,就算头发全白了,也值得。”
他,就是梧州市纪委信访室主任周康——
周康(右二)与同事在分析信访件
“只要肯下功夫,肯定有人愿说真话”
“周主任,有必要这样较真吗?”24年来,周康在调查工作中,不知多少次当面听到一些人这样问。对此,周康总是用平缓中透着坚定的语调回答:“不较真,不调查清楚,能轻易下结论吗?”
2012年5月,周康负责调查核实法官柳某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接受被告人宴请的问题。调查组通过外围取证,虽有证据证明柳某与被告人在饭店共进晚餐,但有关人员对由谁结账的关键问题却含糊其辞。一时,调查工作陷入僵局。有人提出:“就算查清楚了,也不是什么大案要案。让柳某自己写个情况说明算了。”
“不明不白地就作了结,这对组织、对举报人,甚至对柳某本人,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周康接着说道,“我相信,肯定有人愿说真话。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周康把举报材料再次摆到案头,逐字逐句阅读,越读神情越凝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周康决定带调查组去到事发地,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
“算了吧。能找到人吗?人家会说吗?”凌晨1时多,调查组一位同事哈欠连天地问周康。是啊,连轴转干了两天,找人谈话不下十人,用“人困马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周康带着歉意说道:“案件突破,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考验我们的意志。我们再坚持一会儿。辛苦大家了。”
雨夜中,周康带着调查组驱车近四十里山路,终于找到了那位从大量线索中排查出来的证人。周康走到山溪边洗一把脸,立即与正在工地值夜班的证人谈话,并取得了关键突破。这时,不远处的村庄里,雄鸡已开始啼唱。
第二天上午,周康顾不上补休,立即找柳某进行谈话。在铁证面前,柳某不得不如实交代自己在负责审理案件过程中私自与被告人见面、接受被告人宴请的违纪事实。很快,柳某受到了严肃处理。
事后,有人问周康:“如此劳心费神较真,你不怕得罪人吗?”周康笑了笑,反问道:“你说,该怕吗?”说着,他就步履匆匆往前走去。因为,周康手头上还有更复杂的案件等着要调查。那人对着周康的背影竖大拇指。因为,周康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品格,很多人都清楚。
“办案得讲科学,不能简单凭经验行事”
“案件的调查处理,每个环节都必须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2010年10月,周康在“石桥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案”分析会上,又一次表明了自己一以贯之的鲜明态度。
2010年5月,周康所在的执法监察室负责核查自治区纪委挂牌督办的苍梧县石桥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项目质量问题一案。周康作为主持该室工作的副主任,带着调查组火速赶到现场察看: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新大楼,内外墙开裂明显,地板凹凸不平,天花板渗水痕迹随处可见……
“质量如此低劣,竟敢投入使用!”周康拍案而起。他不顾自己发着高烧又腹泻,连夜组织人员研究制定周密的调查方案。第二天,周康抓起一大包药片,带着调查组就开始驻点办案。
“肉眼都看清楚了,找鉴定机构来,有必要吗?”在案情分析会上,有人提出。“要厘清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不能简单地凭经验行事,应该由专业机构作出权威鉴定。办案也得讲科学。”大家对周康这一很有见地的分析,纷纷竖起大拇指。
“由县建设局下属机构负责鉴定怎么样?”在讨论具体方案时,有人提出。
“有证据初步表明,作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县建设局对这次工程质量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按照规定,应邀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来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大家再次对周康竖起大拇指。周康的同事都知道,不管案情复杂还是简单,他头脑里案件质量这根弦始终绷得紧而又紧。
调查组经过近二十天的连续作战,这起上级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终于“水落石出”。包括项目主管、财政评审、建设质量监督、监理、设计、施工等六个单位被追究责任,8名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处分决定下达当天,单位领导看到憔悴异常的周康,就建议他去医院检查身体。结果出来,周康的体重比平时下降了十二三斤。
一看身体没大问题,周康顾不上休养,第二天就召集市、县两级有关部门研究整改措施落实问题。“我估计,周主任睡觉也睁着眼睛。”有人这样善意地开玩笑说。周康先是一笑,随即严肃地说:“决不能下个问责处分文件就了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查办案件督促存在问题整改到位,以确保项目建设廉洁安全高效目标的实现。”
这年,周康与同事们一道,共对该市650个财政投资重点项目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并运用上述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说纪”警示教育。
“群众有难,我们就要穷尽一切办法帮他”
周康的“亲戚”多。对此,单位不少同事都知晓。市委机关大楼值班的门卫,对周康与“亲戚”的故事,也能如数家珍。
2013年1月。天寒地冻。这天,一位衣衫单薄的老人,拿着一沓材料,颤颤巍巍地走进市纪委信访室。周康赶紧上前扶老人坐下。老人就是年届八旬的黄老汉。
黄老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经过反复交谈,周康才弄明白黄老汉的复杂“家事”。原来,丧偶的黄老汉,前几年与罗某登记结婚。婚后不久,黄老汉用自家房屋拆迁补偿款购买了两套新房。在办理房屋产权证时,罗某隐瞒真实情况,单独取得了两套房子的产权。对此,黄老汉毫不知情。2012年冬,罗某趁黄老汉赴外地治病之机,将两套房子转卖给自己的亲戚。治病回来后,黄老汉傻了眼,房子易主,罗某不知所踪,自己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忽然,黄老汉大声嚷道:“我要控告房产交易中心,他们违法办理房产交易手续,一定是得到了罗某送给的好处。”
“老人家请放心,如果情况属实,您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周康赶紧安慰老人。一番调查下来,事情却出乎周康意料。两套房屋申请登记材料均由罗某一人签署,符合当时房屋登记办法。同时,也没发现办证人员有违纪违法行为。按照规定,黄老汉的信访问题可以了结。
然而,想到黄老汉的孤苦无助,周康心里就隐隐作痛。于是,周康又先后两次协调五个相关单位进行会商,最后得到了较好解决。
2004年初的一天,黄老汉给周康打来电话,要请周康吃顿饭。周康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黄老汉见人就讲周康的好处。有人打趣说:“问题没解决时,你天天上门找人家。请人家吃饭,也该上门请啊。”黄老汉郑重地说:“周主任太忙了,头发比我这八十老汉还白,我不能再给他添麻烦了。”参加纪检监察工作24年来,周康在信访、案件检查等岗位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情不计其数。
周康参加纪检监察工作24年来,参与查办的大大小小案件超过300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一千多万元。2011年6月,周康获自治区纪委、自治区人事厅、自治区监察厅授予个人二等功1次。近五年来,周康还先后获得三等功等一批荣誉。
(作者单位:梧州市纪委宣教室)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