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泽抗:甘为纪检献青春

来源 | 《党风廉政教材。2015年01月08日 09:05

甘为纪检献青春

——记来宾市象州县纪委常委、纪检监察一室主任甘泽抗

   

  4年前,他刚刚从县人社局调入县纪委任普通干部,对纪检工作略有耳闻却从未接触。
  4年后,他已是象州县纪委的“办案能手”:共经手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3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查处科级干部12人,让45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他就是来宾市象州县纪委常委、纪检监察一室主任甘泽抗。31岁的他,已经默默地为纪检监察事业奉献了自己4年的青春和智慧。
 

  “反腐斗士”
 

  2010年9月,甘泽抗加入纪检监察队伍,任县纪委信访室干部。2012年2月,他转任县纪委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对于甘泽抗来说,每一次岗位的转变,都需要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为尽快熟悉业务,他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和办案技巧,给自己“充电”,尽快使自己从“门外汉”变成“业务骨干”,为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时稳操胜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纪检监察室工作不久,甘泽抗就接到了一个比较“紧火”的案子。2012年3月下旬,县委拟提拔一批领导干部,在考察公示环节,县中医医院一名副院长的拟任人选黄某被举报有违纪行为。考察公示期只有7天。如果不能在这短短的7天内查清事实,这个黄某就有可能“带病提拔”。
  时间紧,任务重,一分钟都不能耽误,必须尽快找到案件的突破口。但开始谈话时,黄某要么沉默不语,要么编织谎言企图蒙混过关,案件突破进展不尽如人意。这时,甘泽抗通过“充电”时学到的一个办案技巧——“矛盾讯问法”,对黄某采用了紧逼追问的策略,加快谈话的语速,让其没有了酝酿谎言的时间余地。结果黄某答话时自相矛盾、错漏百出,无法自圆其说,在公示的第三天时即向办案人员坦白了其贪污公款1万多元,以及违反财经纪律的违纪行为。之后,黄某被处以留党察看一年的党纪处分。一起“带病提拔”的险情被成功排除,甘泽抗大大松了一口气。
  随着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力度的加快,县纪委案件查办的任务越来越重,甘泽抗和同事们一起,投入到一场场正义与腐败的“战斗”中。
  2013年2月,一封举报县住建局城规办主任吴某有包养情妇的生活作风问题的举报信送到了象州县纪委。初步查明举报属实后,甘泽抗对案情进行了深入分析,敏感地意识到其生活作风问题的背后可能存在其他违纪问题。他果断带领办案人员对吴某进行全面深入的核查。在与其情妇的约谈中,了解到吴某曾收受房地产开发商送的一部相机。甘泽抗以此为案件的突破口,不露声色地向吴某透露了这一事情。吴某大惊失色,以为自己所有的违法违纪行为都已被办案组掌握,便老老实实地交代了自己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地产商贿赂钱物折合40多万元的违纪违法事实。目前,吴某已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因涉嫌受贿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于腐败分子,甘泽抗视他们为“眼中沙”,对他们“零容忍”。他说:“腐败分子是党和国家的蛀虫,是‘害群之马’。我要用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权力,把这些违纪违法的腐败分子一个个从党员干部队伍中铲除,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处。”
  凭着对人民群众和纪检监察事业的满腔热情,甘泽抗这名“反腐斗士”从一名普通干部一步步成长为象州县纪委的办案骨干,并赢得了人民群众和领导同事的肯定。他先后多次被评为来宾市案件检查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县优秀公务员。
  

  办案“不倒翁”
  

  在象州县纪委一些同事的眼中,甘泽抗是一个“大忙人”,经常外出办案,很少有时间在办公室久坐。有一句话套用在他身上非常合适:“他不是在办案,就是在去外调的路上。”
  2012年8月的一天,为了及时调取到一个案件的外围证据,甘泽抗和同事从下午5点开始驱车赶赴500多公里以外的广东湛江,连续开车6个小时,到达湛江时已是晚上11点。之后几天,他们马不停蹄地辗转广东湛江、广西河池等地开展取证工作,为案件的突破赢取了宝贵的时间。
  2013年10月,甘泽抗在连续“失踪”了三个多月后,终于回到了县纪委。同事们惊奇地发现,甘泽抗的后脑勺露出了一小块光亮的头皮,变成了“鬼剃头”。原来,2013年7月以来,他先后到来宾合山市协助市纪委查办国土系统、人社系统相关案件,到柳州市查办县卫生系统商业贿赂窝案。长达100多天的办案日夜里,甘泽抗因为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或者在休息时间也在思考案情,睡眠不足加上用脑过度,引发内分泌失调而导致小块头皮脱落。回到象州后,他到医院打了10多天的针,又服了半个月的药,后脑勺那块“鬼剃头”才慢慢长出了新头发。
  令人欣慰的是,该县卫生系统商业贿赂窝案在甘泽抗及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终被查清,医疗卫生系统18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移送司法机关5人,涉案金额150多万元。此案的查处,有效遏制了该县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当地群众拍手称快。
  外出奔波如此辛苦,县内下乡也不轻松。2014年5月,甘泽抗和同事到一个乡的几个村屯调查案情。村里没有办案工具,他们就捧着几十斤重的打印机和复印机走村串巷,经常忙到下午一两点才吃上午餐,晚上九十点才回到家。一天机器捧下来,连甘泽抗这样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都感到手酸脚软。
  让同事们感到不解的是,甘泽抗不管头一天工作多晚多累,第二天他总能毫无倦意、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当中,同事们钦佩地称他为办案组的“不倒翁”。他说:“一想到能为反腐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就有了用不完的精神;一想到身上肩负着为党和国家铲除‘蛀虫’的责任,我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无缝的鸡蛋”
 

  别看甘泽抗肤色白皙,戴着一副眼镜,说话斯斯文文的样子,他可是象州县有名的“黑脸包公”。
  一位曾试图向他求情的官员这样描述甘泽抗:“想送礼,他一律拒绝;想说情,他不给机会。他就像一颗‘无缝的鸡蛋’,‘苍蝇’找不着它的缝,‘老虎’也看不透它的心。”
  2011年10月,甘泽抗负责调查县国土局一名副科级领导覃某涉嫌违法违纪案件。一条威胁短信发到了他的手机:“如果你再调查下去,我不得好过,我也要让你不得好过!”面对赤祼祼的恐吓,甘泽抗毫不畏惧,带领办案人员深入调查,很快把覃某非法买卖国有土地的案情查了个水落石出。目前,覃某因涉嫌滥用职权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013年7月,象州县纪委监察局接到群众举报:某乡中心小学校长李某涉嫌违纪受贿。甘泽抗带人着手调查。有人打电话:李某是一个很有背景的人物,你难道不怕得罪人?甘泽抗严词以对:“不管他的背景有多硬多大,我都要查个清楚,给群众一个交代。”立案调查后,李某的“后台”、一位甘泽抗也认识的老领导前来,求他“放手”,并承诺帮助甘泽抗的妻子从乡下调到县城工作。面对诱惑,面对老领导的请托,甘泽抗均婉言拒绝:“不是我不近人情,也不是不想一家团聚,但党旗由不得我去玷污,党纪由不得我讲人情。”经过连续半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查清了李某受贿6万多元的违纪问题。后来,李某受到了开除党籍处分,并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参与办案期间,遇到讲情求情的不在少数,但甘泽抗始终“清清白白办案,明明白白做人”。他说:“拿人手软,这是党员干部堕入腐败深渊的助推剂。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铮铮铁骨。只有这样,我们在查办案件时才能做到心底坦荡,在查处腐败分子时才能做到毫不手软。”
 

  “黑脸”柔情
 

  对待腐败分子,甘泽抗总是表情严厉、义正词严,无形中给腐败分子增加了不少威慑力。
  对待来访群众,他却笑容可掬,热情接待,让群众感觉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2011年9月,该县妙皇乡桥头村一名年近70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进了甘泽抗所在的信访室,反映了自己年老多病、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困难却没能享受低保待遇的遭遇,希望县纪委能帮助他解决低保待遇。这本来不是纪检监察信访室的业务受理范围,但甘泽抗还是接管了。
  他一边给老人倒水,一边安慰老人说:“老人家,你别急。我先了解一下你说的情况。如果属实,我一定会想办法帮助你解决这个困难的。”送走老人后,他立即打电话到老人所在的乡、村了解相关情况。在得知老人所述属实并符合申请低保条件后,他主动联系民政部门给老人办理了农村低保。
  “面对来访的群众,我总是想,他们若是我的父母,我该如何对待他们;他们若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该怎样帮助他们。”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信访室工作的近两年里,甘泽抗耐心接待上访群众,竭力为他们分忧解愁,尽到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应尽的责任。
  甘泽抗不仅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家庭、对家人,他也尽力承担起自己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因为工作原因时常加班夜归,有时节假日也不能陪伴家人,这让他深感愧疚。有空的时候,他尽量推掉那些可去可不去的应酬,把时间交给家人,陪母亲聊天,陪妻子散步,陪孩子玩乐,甚至于连自己喜爱的篮球运动都忽略不计了。
  有人笑他是“妻管严”、“儿女奴”,甘泽抗很不服气地回答说:“对百姓要有感情,对家人要有温情,这才是达到新时期标准的纪检好干部!”
(作者单位:象州县纪委)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