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之声(三):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2日 08:28 打印

   编者按: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障。如何进一步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本网摘选部分代表委员意见建议,敬请关注。

两会代表委员之声(三):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3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代表团的审议。

  

  李鸿忠代表:作风建设只有“加油站”,没有“终点站” 

  “作风建设是天大的事,要大题大做、大事大办。”“作风建设只有‘加油站’,没有‘停靠站’,更没有‘终点站’。”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李鸿忠表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健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机制,织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制度网”。为此,湖北省委建立了《省委常委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湖北省解决党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的若干规定》等制度规定,出台了《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体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湖北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办法》等36项配套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

  徐守盛代表:让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威力得到充分发挥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重大决定。湖南将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强化主体意识,主动调整工作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徐守盛说,党委承担主体责任,关键在“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书记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首先是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做好表率,同时,坚持反腐倡廉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敢抓敢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湖南将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努力让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威力得到充分发挥。

  蒋厚琳代表:要进一步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配套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安徽省副主委、安徽省监察厅副厅长蒋厚琳认为,当前强调党委负主体责任至关重要。从这么多年的实践来看,一些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还是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的责任,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龙头”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参与了很多工作,既忙不过来也抓不好,往往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没有很好履行监督检查的主业主责。

  蒋厚琳说,要进一步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配套制度。《党章》规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符合世情国情党情,有利于各级纪委履行监督职责。但《党章》的这一规定是原则性的,需要配套的制度予以具体细化。强调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既坚持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又保证了各级纪委监督权的行使,有利于他们更加负责地发挥职能作用。另外,蒋厚琳认为,巡视工作要切实加强力量、扩大范围、突出重点、加快节奏,抓好巡视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形成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比较完备的巡视工作体系。同时加强对巡视后整改工作的督办督查,细化分类处置措施,及时移交有关线索,加强对巡视成果运用的监督检查,坚持跟踪问效,“盘点销号”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张富民代表:把派驻和巡视这两种监督作为有效监督的左右手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市统计局局长张富民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需要,对急需完善的反腐败体制机制进行了部署,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从抓落实的角度又进一步作了安排。当前还需要加强的是,改革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的职能,进一步形成反腐合力。要把审计监督和检察机关反贪、反渎的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从组织形式、议事方式等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和完善。“两个全覆盖”符合当前反腐形势的需要,从基层来看,巡视监督由于较为“超脱”,加之一次一授权等举措,作用发挥得比较明显。应该把派驻和巡视这两种监督作为有效监督的左右手,从不同侧面发挥监督职能,相得益彰。

  李小满委员:“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很有必要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委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委纪检组组长李小满说,强调“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很有必要。上级纪委了解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情况,就会对地方党委形成制约,就不能轻易放弃对案件的查办或从轻处理。李小满委员认为,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如纪检组长在党组中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派驻机构工作经费在驻在部门预算中单列等等,都将有效增强派驻监督实效。当务之急是围绕执纪监督主业主责,理顺派驻机构与派出机关、驻在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派驻机构的职责任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保障。

  洪慧民委员:公开权力清单就等于把自己的权力“家底”公之于众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监察厅副厅长洪慧民说,我这次的提案是关于建立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这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这令人鼓舞,预计今年该项工作将得到更大力度的推进。洪慧民委员认为,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必须要做到全覆盖。公开权力清单就等于把自己的权力“家底”公之于众,行使权力的自由度就被压缩了,这肯定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必须要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对权力公开工作进行考核,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进行追究。

  孙太利委员:变人治型问责为法治型问责,变风暴式问责为常态式问责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副主委孙太利认为,问责处理偏轻,“出事”的官员时常异地安排做官,对懒官、庸官治理也无能为力。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问责机制,变人治型问责为法治型问责,变风暴式问责为常态式问责,真正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综合新华社、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