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 守廉、守贫、慎行刑——欧阳修《与十三侄书》
- 仕宦之法,清廉为最——贾昌朝《戒子孙》
-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钱镠《钱氏家训》
- 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忮求诗二首》
- 夫事有本末,智愚贤不肖者本,贫富贵贱者末也——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
- 吾心即神,神即祸福,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袁采《袁氏世范·处己》
- 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袁采《袁氏世范·处己》
-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钱镠《钱氏家训》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 慎独则心安——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 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周公的《诫伯禽书》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 孝,德之本——《孝经·开宗明义章》
-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爱新觉罗·炫华《圣祖庭训格言》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祯《赠从弟·其二》
-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钱镠《钱氏家训》
-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王肃《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
守廉、守贫、慎行刑——欧阳修《与十三侄书》
〓 原文 汝孤寒(1),曾受辛苦,知道官职难得,每事当思爱惜。(2)守廉、守贫、慎行刑,保此寸禄而已。(北宋·欧阳修《与十三侄书》)
〓 注释 (1)汝孤寒:汝:你。指十三侄自幼丧父,家庭贫寒。(2)守廉、守贫、慎行刑:恪守廉洁,恪守清贫,慎用刑具。
〓 译意 你自幼丧父,家庭贫寒,曾经吃过不少苦。应该知道这官职得来不易,处理事务时都要想一想,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官职。恪守廉洁,恪守清贫,慎用刑具,保住这官家俸禄就行了。
〓 解读 十三侄,欧阳修的一个侄儿,名欧阳奉职,在家族同辈中排行十三,是位官员。欧阳修给十三侄写信,除交代办一些具体家事外,主要教育十三侄要注意修身齐家,同时训诫为官之道。
欧阳修对十三侄颇有怜悯之心,他说十三侄,“汝孤寒,曾受辛苦,知道官职难得,每事当思爱惜。”就是说,十三侄出身于贫苦之家,官职难得,所以“每事当思爱惜”。这样,才能保住官位,保住养家的俸禄。欧阳修要求十三侄“每事当思爱惜”,更重要的要记住三点:“守廉、守贫、慎行刑”。
守廉就是廉洁修身,指的是清白高洁,不贪污,品行端正且修养身心。守廉是为官者的一种修养,一种操守。从为政方面说,“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贪者,政之腐也,民之贼也”。守廉才能更好地为政,才能干出利国利民的政绩。从持家方面来说,守廉才能保住俸禄,保住俸禄才能养家糊口。
要守廉,一个重要的节点,就要守贫。“守贫”,安贫乐道,才能不失节操。唐代王勃有句“君子安贫”,宋朝曾巩有言“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坚守清贫,才能视“富贵如浮云”,视奢华享乐如无物,才能不为面临的诱惑所侵染,步入贪腐的不归路。
慎行刑,慎重行刑。这是为官的职守。滥用刑,既是对刑法的不忠,也是对百姓的不惜。在欧阳修看来,对百姓的不惜,也就是对自身的不惜,对自己俸禄的不惜。
“守廉、守贫、慎行刑”。欧阳修不但对为官的侄儿如此要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他“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廉洁自律。而且注意慎用刑具。包拯任开封府尹,严刑峻法,设龙、虎、狗三口大铡,以对付贪官污吏和天下作奸犯科之民。欧阳修继任后却宽缓不苛,慎用刑具,但同样做到道不拾遗,社会安定。“守廉、守贫、慎行刑”,在古代可为官箴,在当代也不失为为官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