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亮点工作|河池市扎实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陈光科 韦建军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18:31 打印

  “通过充分发挥‘室室’‘室组’‘室组地’‘室组巡’等联动监督优势,我们紧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乡村风貌提升工程、电子商务运行等开展精准监督,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338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76人,谈话提醒168人……”11月25日,河池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韦贤向委领导汇报专项监督工作。

 

  今年以来,河池市都安、大化、凤山、东兰、罗城、巴马和环江7个县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宜州区被确定为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抓好过渡期专项监督,该市纪委监委从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制定专项监督任务清单,通过紧盯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强化监督执纪,突出监督特色,为持续推动党中央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见效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

 

  “我们召开书记办公会、纪委常委会、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及时组织学习中央纪委《指导意见》、自治区纪委《工作方案》,深刻认识专项监督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自治区纪委监委的工作部署上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徐丹华表示。

 

  该市纪委监委着力提高“从政治上看”的站位和能力,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自治区专项监督工作例会召开后,该市及时将专项监督工作列入刚刚结束的市委五届一次全会、市纪委五届一次全会内容,推动各级各部门自觉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专项监督工作。

 

  市县(区)两级纪委监委主动担当作为,及时成立专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列出详细清单,明确目标时限,加强对全市专项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推动全市上下把乡村振兴的一系列要求落地落实。

 

凝聚工作合力,压实“三方责任”

 

  为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该市纪委监委坚持“抓书记、书记抓”,狠抓各级党委书记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调研督导、约谈提醒等方式,推动四级党组织和四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抓专项监督。同时,坚持“抓系统、系统抓”,督促责任部门发挥职能优势,紧盯政策落实、资金发放管理、产业项目审批等环节,对主管项目资金开展专项整治,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44条,立行立改问题94个。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监督方案,深入乡镇一线实地查访,对发现的问题梳理汇总,通过反馈问题清单、印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实。

 

  今年8月1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就南丹县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推进不力、资金拨付缓慢等问题,亲自约谈了市生态环境局及南丹县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压实责任,推动整改。

 

  通过不断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有效形成了“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目前,共发现问题365个,督促立行立改问题160个,主动约谈1469人次,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161份,督促整改问题190个。

 

突出特色监督,推进先行先试

 

  不等不靠,早谋划、早部署。中央纪委《指导意见》出台后,该市纪委监委立即召开常委会深入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纪委监委和市委有关文件精神,聚焦工作目标,认真研究新政策新要求,分析研判专项监督工作。

 

  返贫基数大,乡村风貌差,社保管理薄弱,电子商务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该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全市11个县(区)调研,针对存在问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监督工作,并征求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探索更加精准有效的监督方式和管理机制,认真谋划专项监督方案。

 

  今年4月,该市纪委监委出台《开展“防返贫、提风貌、助电商、护社保”专项监督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以 “防返贫、提风貌、助电商、护社保”四个专项为抓手,创新开展护航乡村振兴专项监督。一批因扶贫监测工作不到位、克扣农户补助资金等问题的违法违纪干部先后被查处。

 

狠抓精准监督,核查问题线索

 

  “按照市纪委监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将工作重心全面转入乡村振兴工作上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扶贫领域线索清零任务。”南丹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黄朝健说。

 

  全市11个县(区)纪委监委迅速行动,全面清理扶贫领域遗留问题线索,对尚未处置办结的、立案未结案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加快线索核查力度并重点督查督办。

 

  同时,拓宽发现问题渠道,充分运用河池市纪检监察大数据平台和巡察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监督”大数据对比分析,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收集汇总相关数据,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对专项监督中发现的新问题线索,强化移送和督办,确保第一时间核查、查处、办结,对不收敛、不收手的,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扶贫领域遗留问题线索223个,实现未办结线索“清零”。共接收信访举报156件,处置问题线索214件,查处违纪人员276人。

 

坚持惩防并举,做好“后半篇文章”

 

  坚持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该市纪委监委持续加大惩治腐败的“强度”,紧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及时发现和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民生领域“微腐败”案件。

 

  今年以来,全市查处“一把手”问题70人,移送司法7人。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27名受到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我们组织开展‘庭审课堂,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3次,制定《忏悔@警示录》7期,督促相关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444场次、举办警示教育活动210场次,建立健全制度30个。”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干部廖永松介绍,该委结合查处的典型案例,严格要求案发单位党组织开展案件通报会、案件剖析警示教育会、民主生活会等,深入剖析案发原因、对照查摆问题,督促推动建章立制、破解难题、堵塞漏洞。

 

  今年10月5日,该市纪委监委宣传部以发生在大化县的违法违纪案件为例,拍摄的《“你千万不要学我,学我将是个不归路”|致十年前的我》短视频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播,反响强烈。

 

加强作风监督,引领乡风文明

 

  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纪委赵乐际书记在广西调研督导讲话精神,该市纪委监委持续纠“四风”树新风。

 

  “我们重点围绕党员干部工作动力不足、落实不力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纠治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及时、消极应付、走过场、失职失责等作风突出问题。”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51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2人;查处失职失责问题26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3人。通过充分发挥纪律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有效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移风易俗中走在前头。

 

  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督促和推动各级党组织以疫情防控、保洁防病、乡村风貌提升为着力点,发动群众主动破除陈规陋习,践行健康文明新风。目前,针对“吃请风、纵酒风”、大操大办宴席等民间陋习,查处党员干部酒驾问题348个,处分425人,通报58人;查处违规操办宴席2起,处分2人。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开展专项监督的决策部署,深入理解把握过渡期内‘变’与‘不变’的客观情形和形势任务,持续盯紧责任落实、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资金安全等,抓好‘市级抓统筹、县级出特色’监督创新,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等监督工作,全力提升专项监督新成效。”徐丹华表示。(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