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风正气从家出发是温馨的爱厚重的情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林伟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09:34 打印

  勤是守家之本,廉是为官之要。勤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核心,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每个人的成功之路不尽相同,但通往成功的起点,都与勤廉家风密不可分。曾国藩被誉为清代“中兴第一名臣”,生活简朴、勤政自律,就得益于“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的勤廉家教熏陶。

    

  家庭既是生活之所,更是修身之地。正如古人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积淀和凝聚的价值取向,也是对家国情怀真挚而朴素的表达。其中,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必经环节。家风纯正是干事创业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家风腐化则是为人处世难以承受的负资产。无论是古代的《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还是近、现代的《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其治家格言中所承载的家风家教,之所以至今仍然令人景仰,就在于其“勤廉、清廉、正直守法”的精髓千古不朽,留给我们“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的生动启示。

    

  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后代子孙;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传承什么样的家风。勤廉家风传递道德理念、处世法则,即使稚儿在外,也能依家训不受外界所祸。浙江钱家自五代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开始,一个家族绵延1000多年,尤其在现代涌现出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等众多精英人物,见证着勤廉家风传承的力量。相反,没有好的家风家教,既难以清白做人,也无法专心做事。从落马贪官刘铁男教儿子“做人要学会走捷径”,到苏荣纵容家庭成为“权钱交易所”,再到周本顺为儿子“站台”……一个个全家“捆绑出事、结伴被查”的典型案例,都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密不可分,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跑偏变调”有关。

    

  没有能离开社会的家,也不存在没有家庭的社会,更不存在没有家庭的政党。家风,连着民风、连着党风。党员干部的家风与党风、政风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勤廉家风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抵御贪腐的“防火墙”。任何人的腐化堕落,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中,家庭就是最核心的因素。依法治家方能塑造刚正之风,勤俭持家方能塑造质朴之风,以廉守家方能塑造清正之风。党员干部只有让勤政廉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好家人的榜样,做好子女的老师,做到“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才能在人病我防、防微杜渐中,守住道德的高线、纪律的底线,让勤政廉洁成为家风最纯真的原色。

   

  家庭需要爱,治家必须严。让清风正气从家出发,是最温馨的爱、最厚重的情,是留给子孙最殷实的家底、最好的财富。正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要培育和弘扬勤廉家风,必须从家中的小事做起,从平时的琐事管起,既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把勤廉家风体现在生活的选择中、家庭的发展中、亲人的相处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节中。“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家庭的勤廉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不能丢、不能散,要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筑牢“廉洁墙”、守好“廉洁门”、打好“预防针”、建好“后花园”,不能在“廉洁墙”内“藏污纳垢”,更不让“后花园”中“野草丛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勤廉家风携着温度与力度,吹向每个家庭,吹遍每个角落,成就更好的个体、更好的国家。(防城港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