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开展“防返贫、提风貌、助电商、护社保”专项监督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4月,我因病先后到罗城中医医院、南宁壮医医院看病,累计花费六万多。加上我妻子身体也不好,只能让在外务工的大儿子回家照顾我们,这样一来就没有了务工收入,而且后期化疗还需要一大笔花销。驻村工作队员帮我申请了低保,现在我享受低保政策,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这让我重拾起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家住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虾洞村上岩屯的甘雨加满怀感激地对前来走访的河池市纪委监委防返贫动态监测专项监督组说。
今年以来,河池市纪委监委立足工作职责定位,把监督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突出位置,以开展“防返贫、提风貌、助电商、护社保”四个专项监督检查为切入点,进一步疏通乡村振兴中的难点和堵点,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纪法保障。
在“防”字上下功夫
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后最担心的就是扶贫政策“断了线”,返贫没人管。为此,该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结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干部队伍作风整治“两个结合”开展专项监督。通过听取汇报、入户调研、回访,着力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边缘户易致贫人口返岗复工常态化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进行监督,详细了解脱贫后“四不摘”帮扶政策落实情况以及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情况,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同时,对帮扶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作风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整治个别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思想松懈、扶贫政策落实走形变样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问题清单,责令促改。今年以来,共排查问题线索25条,严肃查处工作失职渎职等问题16个。
在“提”字上做文章
“村头的这段断头路修通了,心里真高兴!”宜州区同德乡同德社区上角屯村民韦叔激动地说。该屯交叉路口曾有一节100米左右的道路没有硬化,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曾是通往隔壁屯的“肠梗阻”。
针对乡村存在断头路问题,该区纪委监委成立由分管副书记牵头,驻区委办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书记参与的基础设施专项监督小组,督促乡村振兴局等职能部门指导乡镇党委政府深入排查辖区内“断头路”情况,研究制定解决措施。
乡村风貌提升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河池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成立专班,由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兼任组长,组织市本级开展“两高、两道”沿线风貌整治建设和全市“厕所革命”专项监督检查,紧盯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以及全域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和高铁、高速公路沿线风貌整治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把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各个事项、各个环节查全、查深、查透,精准掌握项目资金动态去向,确保每一笔资金使用安全,以有力监督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实施。
“助、护”结合求实效
“我们通过资源整合提供电商代发货服务,为企业降低成本超过50%;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共48期,累计培训2912人次。通过培训新开各类网店61家,培训直接转化率超过2%,在商务部电商扶贫频道的合作电商平台微店和淘宝开设了环江扶贫特色馆和环江特产馆;打造‘毛南香韵’公共品牌,对环江的柑橘类产品建立了电商标准供应链体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向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时表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市纪委监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输血变造血”为出发点,全力当好优化电商环境的“护航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的专项监督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将“接访”变“走访”,积极深入基层一线,特别是工地、企业、农户等,找准营商环境“问题”,亮出了相关职能部门在公共服务、行政审批、执法监管、减税降费、落细落实等五个方面可能存在的“痛点”,梳理出问题清单,督促部门履职尽责,用铁的纪律保障电商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共推动问题整改31个,督促立行立改问题7个。
除了对“造血”类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开展监督外,该市纪委监委还重点监督农村低保、防贫保险等“兜底”类工作落实情况,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进一步落实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群众基本生活稳定。
“相较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我们将扣牢有效衔接这个关键,做实做细各项监督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贡献。”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韦秋伶